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习俗  >  节日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叫“端阳节”“端午节”“蒲节”和“天中节”,也有称“诗人节”的。这天早晨,把室内外打扫干净,从野外采回鲜活的蒲、艾,剪碎一部分淘净,和鸡蛋、大蒜放进锅里蒸煮,并温一壶黄酒。早饭前全家吃蛋、蒜后冲雄黄酒喝。喝毕再将碗底沉淀的雄黄汁,分别涂抹耳孔、鼻孔,以防飞虫侵入。此外,还有其他活动,名目繁多。
      悬挂艾虎:用青艾扎成老虎形状,同蒲剑(菖蒲的叶子像剑)悬挂门楣之上。凶煞妖邪不敢入门,合家安泰。
      剪红纸娃娃:在水缸周围贴下红纸剪成的娃娃(家里有几个人就剪几个),象征“火神爷”。火见水即灭,谓之水火相济,可以免除火灾。同时在箸笼(放筷子的竹编小篓)里插上红石榴花,全家人不生眼疾。
      拴百索: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合成一根细索,拴在七岁以下孩子的脖项和手脚两腕,叫“拴百索”,能使儿童长命百岁。
      戴香包、看龙船:戴香包不分男女老幼。香包也叫“香囊”,种类和样式很多。老人戴“烟袋”“八卦”,儿童戴“金瓜”“葫芦”“童子坐莲”,青年戴“船舱借伞”“学士游湖”和“花亭相会”等等。
      这天下午齐奔汉江边观看龙舟竞渡,也是炫耀、比赛香包的大好时机。不论生熟的人,只要看上谁的香包好,可以乘其不备揪抢而跑。即使主人发现也不追索,反而一笑了之。
      吃粽子、油糕:棕子古称“角黍”,以糯米(酒米)包成尖角形煮熟而食。油糕用白面炒蒸,揉作小饼,汆油锅炸黄即成。这两种食品相传为纪念屈原流传至今。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楚怀王昏庸无能,听信谗言不采纳他的谏铮。他忧愤填胸,端阳这天投江捐躯。人们以棕子、油糕饲蛟龙而保全屈原的遗体,与划龙船是同一目的。也因这种食品味道鲜美、香甜爽口,现已成为常见食品了。“诗人节”,是文艺界为怀念屈原而定下的节日。
      端阳演戏:五月初五称小端午,十五叫大端午。大端午前后三天照例演戏,十五晚上和元宵节一样,是固定的天明戏。开本戏前先演大神戏,剧目以《白蛇传》《龙舟会》为主。此时演戏值夏收夏插结束,正好娱乐,所以看戏的人很多。
      端午送节:这天送节又叫“建节”,主要是学生对老师送节,其次是父母与初结婚的女儿送节,拿的礼物为大肉一方(约三四斤),粽子十个以上,白糖、绿豆糕足斤,还有枇杷等水果。若与老师送节,除此再呈上“束修”(薪水)约全年的三分之一,这是教私塾的礼俗。公办学校的老师无此风。如今新兴起未婚婿向未婚妻送节,礼物倍加丰盛。
     
 
参见《城固文史》第七辑第195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