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在神龛上献的供品与大年初一献的截然不同,常见的多是“嘴巴子”。一般要在十三这天蒸好。嘴巴子的形状大致像个人头,用白面做成,捏上嘴巴、耳朵、鼻子,并且用两颗黑豆子安上眼睛。这个习俗与八月十五杀鞑子(元朝统治者)有关。
此外,有些人家蒸“面龙”作献供。所蒸面龙除头尾,若是平年隔成十二节,碰到闰年就隔十三节,每节表示一月。做时要在每节的龙背上用筷子压个小窝,蒸熟后仔细察看,哪一节的小窝有水,哪一个月就有雨,无水则无雨,以此预测当年的晴雨、旱涝。
还有些养蚕人家蒸“面蚕”作为献供,蒸好后用红绿颜料染色,放在檬树叶子上,置于神龛。相传,这样能保佑养蚕顺利,缫丝丰收。
参见《城固文史》第七辑第192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