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360图片)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县衙布告寻觅此碑不得。当年署城固县事王穆劝农,至唐仙观附近大树下休息,偶见荒烟蔓草中立一碑,即唐公昉碑,移嵌于唐仙观墙上。1949年后仍置于唐仙观(今唐广初中),1970年调陕西省博物馆。碑晕首①,高190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额下穿一孔,约10厘米。书分17行,每行31字,共507字。康熙年间可辨认者仅142字,余365字不可辨认。额篆“仙人唐公昉碑”6个字。此碑为东汉灵帝(168—188)中期刻立。据专家考证,此碑为我国现存的汉碑之一,对研究我国碑刻和书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秦汉考古讲议》全录此碑,作为教材内容。
【注释】
①碑首为圆形者称为“晕首”。
参见《城固县志》第689页
城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