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汪波 摄)
古胡城遗址在今柳林镇古城村,原名“古胡城”或曰“胡城”。据《舆地纪胜》《陕西通志》《汉中府志》清《城固县志》载:“古胡城在城固县西三十里,张骞使西域与胡妻,棠邑父俱还汉中,筑此城而居。”《水经注》载:“汉水又东经胡城南”;“义熙十三年(417)……城半许沦入水中,出铜钟12枚,刺史索邈奉送洛阳,归之宋公府”。到宋方称胡城“汉张骞使匈奴与胡妻、棠邑父俱还汉中,筑城而居之”(《舆地广记》)。
古胡城遗址东西400米、南北300米(缺南城墙遗址)。在古胡城考古中出土有秦汉陶仓、陶房、陶狗、陶罐。建阳安铁路时在古胡城下取土挖出汉代残砖、残瓦和柱石,证明古胡城确为秦汉古城。魏晋时汉水主河道经长柳渡(今柳林镇)直逼李固墓和古胡城所在的阶地下,义熙十三年(417)城“半许沦入水中出铜钟12枚”更证明此点。但胡城是否为“张骞使匈奴与胡妻、棠邑父俱还汉中,筑城而居之”因名“胡城”?按张骞自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第一次出使西域到武帝元鼎三年卒(前114),25年间,他三次出使西域和西南,两次击匈奴,其中只有三个整年未在外活动。第一次出使回来后,任大中大夫(前125、前124),同李广击匈奴(前121)获罪,贬为庶人。实际他休闲只一年(前120,在这一年汉武帝仍召见询问西域各小国情况)。博望侯封地又在今河南南阳(《史记·建元以来侯考年表》),焉有条件(时间、爵位)建居如此之大城?何况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城不以张骞、博望命名,而竟以其妻的非正式民族称谓“胡”命名,“区区一胡妻私居,岂遂名城”(《洋县志校勘记·纪事沿革考辩》)。胡,远大之意也(见《辞海》)。在汉代,京北辖一胡县(汉武帝改胡为湖),县名曰“胡”,因其境内“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汉书·地理志》)。民国时期刘元吉考证,城曾为刘邦所居,后人仿“周天子祠二所”故事,名曰胡城(见《洋县志校勘记·纪事沿革考辩》)可作研究参考。
1981年古胡城遗址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城固县志·文物旅游》(汇总版)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