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天台运石和拔木泉井

      “天台运石”和“拔木泉井”,是传说洞阳宫修建中的两个小故事。虽有些故弄玄虚,但因其神奇、独特,至今游人到此,仍少不了要去面对景物观赏一番。 

 “天台运石”

      洞阳宫寨顶有一根雕有“天台运石”字样的石柱,长约3.5米,重344公斤。何谓“天台运石”。据传,是指此石柱是由张三丰(人称张爷)于明永乐元年(1403)正月初十为修建洞阳宫独自从汉中天台山扛运而回。其具体经过,据说是这样。张爷在营建洞阳宫时,每天清晨要到遥遥相望的汉中天台山取火助餐。一日路过天台山药王坪,忽见几个石匠正忙着打制、雕凿各种石器。张爷抚摸着一根又粗又长雕琢精巧的石柱,连连称赞道:“这石柱打制得多好啊!”说罢依依而去。之后,每过此处,总要立在柱边,端详一番。一石匠见他天天这样,于是半开玩笑似地说道:“你看上它,你就拿去!”张爷闻言,喜不自胜,遂试探着说道:“真的吗?”石匠量他拿不起,扛不走,便故作认真地回答说:“真的!”张爷见石匠满口应允,欣喜万分,于是袖子一挽,抓起石柱,往肩上一扛,笑呵呵地对石匠们说:“多谢各位,我拿走了!”说时迟,那时快,等石匠们定睛张望时,张爷已肩扛石柱,随着一缕青烟,跃入蓝天,朝着洞阳宫的方向,飘飘悠悠地很快消失在了云海之中。

 “拔木泉井”

       “拔木井”又名“黑虎泉”,在洞阳宫后,深约4米,井口呈正方形。其井虽位居高山之巅,然终年水清泉满。传说张爷(张三丰)在修庙中,多数木料是由此井中拔出,故名“拔木井”。据说,一日,木工对张爷说:“张道人还差几根木头咋办?”张爷说:“去,山后井中(指拔木井)有木头,你们自己去拔吧!”木工们半信半疑地到了山后井边,果然拔出一根又一根。木头从何而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四川,张爷借水道运木,因水通井底,故由井拔出。现在山前的头滩、二滩、三滩三个地名,即张爷当年运木时,水势浩荡,泥沙淤积所致;一说来自毕家河大木场的黑滩。此滩水深莫测,大木场木材丰富,且位于洞阳宫上游,张爷将所伐木料投入河中,行到黑滩,借地下水道流至井底,再从井中拔出。
      拔木井现为洞阳宫饮水之泉,一年四季,泉水清澈,即盛夏游人多达三千人,食用此水,也不至干涸。真可称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秘之泉。
 
 
参见《城固文史·第十一辑》(1-15辑合订本)第395—396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