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故事  >  其他故事

张骞育黑米

      青年时期的张骞,在家跟随父亲耕种农围。有一年秋天,金黄的稻谷成熟了。张骞和弟弟同到田里收谷。当坐在田坎上数谷时,张骞顺手从第二块稻田掐了一穗长长的谷子,打算数一数有多少粒。“黑谷!黑谷!”张骞突然惊叫起来。弟弟连忙侧过头看,不错,就是一穗黑谷子。谷壳麻黑,剥开的米全身黑透,和普通米相比,黑米微细略长,卷口稍硬,但有特殊的香味儿。张骞感到奇怪,仔细在周围寻找,再也找不到第二株黑谷。他把这穗黑谷拿到父亲面前,父亲也觉得稀奇。当地从来没有这种谷子,未必是天上掉下来的? 
      “啊,天上掉下来的?”父亲随口说了这句话,引起了张骞的苦苦思索。还是在上学读书期间,他就听先生讲过南方出产黑稻,头一茬最早,大半六月间成熟。经过推测判断,张骞认为这是雀鸟在南方啄食此谷,可能在翎羽中沾带,飞过此地,偶然抖落田角,寄生而成。父亲觉得这个推测有道理,就让他单独收藏起来。到第二年春天,专畦繁育,移栽大田。刚过一年,邻人得知消息,纷纷登门讨秧,张骞当面相赠。并告诉大家栽植黑稻秧的方法。三两年后,黑稻就普及到县内各地,黑稻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秋后,黑稻一旦成熟登场,家家户户就煮稀饭尝鲜。米汤色黑如墨,喝到口里,有一股淡淡的药味,特别爽心合胃。时间一长,人们有了吃黑米的经验。煮稀饭时,投入天麻、银耳、百合、冰糖之物,胜似琼浆玉液,成为待客佳餐。头昏、目眩、贫血病人长食,症状明显减弱,特别适合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的老人进行食疗,故黑米又有“药米”之称。
      后来张骞进入西汉宫廷,曾以黑米向汉武帝进贡。武帝虽有吃不尽的山珍海味,但对罕见的黑米爱如奇宝。每天早晚必食,并赐予宠臣享用,被誉为珍贵的“黑珍珠”。汉武帝遂将黑米列为贡品;下令汉中郡守每年从民间征收千石,专程送至京都长安。
      
 
参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 城固县志·大事记》第765页
城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年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