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习俗  >  节日

行春

      迎春、打春、立春、说春、行春,属于一种社会现象的不同提法,或者说是表现形式。迎春,是对新的一年接迎;立春、打春,是对农事季节而言;说春,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表白;行春,可以说是对上述概念的总括。冬去春来,正逢一年之初,人们盼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使生活过得好一些。在迎神、赛会、许愿、祈求中,自发地举办各种民间艺术活动。
      行春的风俗由来已久,相传周公时就制立春土牛。在古代,立春和出土牛本是两回事,迎春在立春之日,出土牛在冬季,与举行傩礼同时,后经逐渐衍变、流传……迎春与出土牛就合二为一。在迎春、迎芒神、出土牛的时候,乐工舞伎,梨园百戏,一齐出动,在街头游行表演,民间把这种仪式统称为行春,按季节又把其中的一天叫立春或打春。从隋开始,官吏主管此事,但一切活动均由民间发起和组织。隋炀帝大业二年(606),“突厥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后每岁正月于端履门、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至晦而罢,殆三万人,自此每年以为常”。唐时设臣相编印农事口诀;清初,朝延就有比较复杂的“打春”仪式规定,届时,官员们都穿上朝服,前以鼓乐为先导,行至官署陈于彩棚之中。恭敬地迎春、迎芒神、迎出土牛。立春那天,还要向皇帝、太后进献芒神土牛及春山,接着由礼部官员领头,尾随一群朝臣,在皇宫游一阵后皆退,再围着土牛击打,以劝农事,整个场面生动活泼,热闹红火。如《清嘉灵》中载清代民间行春仪式:“行春之仪,前列社火,殿以春牛,观者如市,男女争以手摸春牛,谓占新岁。”宋代民间的舞队,明代的“社火”,以及清朝的“走会”,成为不同时期综合性的迎春活动中的文艺表演队伍。
      生产的发展,艺术门类的增多,民间的各种文艺活动从“社火”中独立,成为单独的表演形式。民间大规模的文艺表演迎春仪式,也由专门的说唱艺人替代。唐时就有这样的艺人,名曰“春官”,他叫“说春”。每年大约从农历九月中旬开始,春官按习惯游说,并送“春帖”或“春牛图”到农家,说唱一段吉祥如意的话。这种即兴说唱,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代代相传,成为民俗。时至今日,这种“春官”的游说,仍然遍及城乡。
 
 
 参见《定军风情》(上)第38页
谢作新、徐勇华编著
陕西摄影出版社
1993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