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是民间传统的春节体育活动形式。据传,兴于宋末,盛于元初,汉水上游最为普遍。当年爱国诗人陆游从军时,曾在《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中写道:“梁州陌上女成群,铜绿春山罨画裙。相唤游家园里去,秋千高挂欲侵云。”
几千年来,每逢春节,群众习惯打秋千戏玩,强身爽体,度过佳节。此时每个村庄至少有一副秋千,有的在公所之地悬架,有的在屋檐下拴缚,有的则用两颗树替凑。最高在两丈开外,最低也不下五尺。有单人游荡,也有双人或三人合伙在空中戏玩。老太婆喜欢坐坐秋,孩童在背上顶立荡起,民曰“顶烧馈”,也叫“活秋”。小伙子好爱站站秋,在空中扬起荡板作揖,耍外彩。大姑娘适宜撮撮损秋,荡至高峰欠腰。小孩子常坐于荡板,由大人站立“跐秋”,民曰“跐尿罐”。其姿势还有:“隔山望”“下河蹲”“作揖秋”“对面秋”“老鸦秋”“罐罐秋”“猴儿秋”等等。
攥绳以双手为多,也有只用单手的。一些秋千高手可荡至与秋梁平行,时而双脚腾起要“外彩”,观者无不惊讶,千姿百态,使你眼花缭乱。玩者其兴趣久而不衰,观者时而喝彩。初学者要人助力,一旦学会,你将是热血飞腾,展翅高翔。民间有句俗话:“诸葛亮上秋千,择地定军扎营盘”,还有“大姑娘把秋打,隔山隔水看婆家。”如此种种是说秋千之高,荡之寓乐,玩之于兴。
秋树成林,赏者甚多。秋千上空中飞人,秋千下戏耍丛生,一副秋千招来全村男女叟幼。各种民间游戏也全集中在这里。大男小女在秋树下“放羊”:一手持一物躺在秋板上,极大限度的荡秋,伸长手臂放至最远处,欲试者,用同样姿势取回为胜。还有蹲在秋板上往后放一物,比试谁的技艺高强,还有“拨秋神”“基秋高”“取春技”“摔秋跤”“五花腿”(以上全是以打秋千为题材的游戏)。传统的春节活动,在这儿更显得五光十色。
春节期间,你不妨立四根元木、架一道横梁,吊上两根绳子试一试,当有兴者在秋千上施出各种高超技艺时,你将沉醉于悠悠欣喜之中。
参见《定军风情》(上)第45页
谢作新、徐勇华编著
陕西摄影出版社
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