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太平军与龚家沟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陕西勉县阜川镇龚家沟村,位于勉县城南距县城25公里,东与南郑县邻,西与漆树坝乡接壤,北与元墩镇、镇川乡相连。旧时的龚家沟由桃园、龚家沟、蒲家院组成。
      龚义平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龚鼎、老二龚奎、老三龚均,三人都读过私塾,能文能武。清初,一支太平军从洋县打了败仗,一个将军带着近百人,从南郑县经新集撤退,准备去宁强、四川,行军路过龚家沟时,天色已晚,就地投宿到该村(龚家沟)住下来了。但他们没住多久就引起官府的关注,并引发一场(二郎山)战斗,战斗中太平军与龚义平一家壮烈牺牲,所以如今龚家沟没有一户姓龚的人家。
      龚义平这人向来很讲义气,在乡村一贯主持公平,从不欺压乡民。他还利用该村的自然优势,帮助村民发展果林生产,该村的黑桃、李子果大色佳,吃起来又脆又甜又香,远销汉中府、勉县、南郑等地。龚义平还用本地自然优势,利用洞二山“二郎泉”优质泉水开办烧酒坊,所酿出的酒清亮、香甜,满足本地后,还畅销汉中各地。他还为百姓防匪患、防盗,帮助村民修筑山寨,打造武器,使地方治安井然有序。所以他在该沟和其他地方很有威望,老百姓也很尊重他。龚家沟生产、生活安定使龚家沟从此远近闻名。
      从太平军进驻该村后,听他在百姓中的口碑很好,便主动和他接近、团结他,使他对太平军也有了解,知道他们(太平军)是为穷人的队伍,知道他们提倡的打恶霸、打土匪、分田地、妇女不缠足、人人有饭吃的政治主张。当时太平军败兵有近百人,头目叫张发,他本人是穷人出身,对贫穷百姓也非常关心爱护。于是龚义平和太平军关系亲切,相处和谐,太平军也帮百姓干一些农活,还教乡民共同习武。没过多久,官府知道,龚家沟有一股太平军,就派勉县清兵进入阜川,驻扎在尖山子山角下。他们把当地青年抓去严刑拷打,误认为是太平军,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形,怕受株连就四处逃窜。太平军和龚家父子及乡民们就逃到该村洞二山(又称二郎山)山寨。
      据《南郑县志》载:“清同治元年,同治二年正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尊王敕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等由兴安(今安康市)攻入汉中,汉中失守”。据考同治三年(1864年2月10日),驻守汉中一带的太平军奉命东下,回援天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太平军撤离汉中,洋县失守,周至的蓝大顺处于危难之中,后来失散。同治三年(1864年),失散的这一股太平军,流落于龚家沟驻在二郎山,驻勉县清兵多次派兵攻打二郎山,久攻不下,清兵伤亡惨重,朝廷增兵添将,四面围攻,封锁村道,切断水源。后来太平军的粮食等物资补充不上,清兵又占领老虎崖山头制高点,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太平军终因山寨缺水、断粮,山寨被攻破,山寨内壮士头顶煮饭锅作防御激战,手拿大刀、长矛拼杀,死伤无数,最后太平军将士及龚家三兄弟全部牺牲战死。龚义平老汉看到大势已去,宁死也不落清军之手,跳崖自尽了。清兵冲进了山寨,将山寨内搭建窝棚、房子、二郎庙全都烧光了,把山寨内被俘百姓男女通通赶下山来,严刑拷打,凡是龚姓村民满门杀绝。有几位好心妇女把龚姓一婴儿,说是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掩护下来,又连夜连晚将小孩送到远方别人家里抚养,但这孩子下落后来没人得知。从此以后有名的龚家沟,就没有一户姓龚的人。
      至今龚家沟龚义平和太平军的事已成为历史,但龚家沟的黑桃、黄亮的李子、烧酒房和太平军的军民合耕的遗迹依然历历在目。
 
 
参见网站“勉县人民政府”:
http://www.hhimm.com/cool86201/63.html?s=15&d=0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