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效
民国三十年(1941)深秋,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于右任曾到西北各省视察,在返渝途中,道经勉县,作了短暂停留,给学生和群众讲过一次话,笔者当时在勉县政府任建设科长,与学生群众同聆于院长教诲印象颇深,至今记忆犹新。特略述当时概况于后。
(一)当天天气阴暗,习习秋风,早八时县长王慕曾接汉中专员魏席儒电话通知,于院长马上经勉去渝,令在辖境内接待保护。王即立刻作好传达布署,欢迎队伍(包括城区民众学生、公务员)到北门外集合,估计约达一千三百余人。欢迎队伍到齐后约二、三十分钟,于院长乘一黑色小轿车到达,于穿蓝色中式棉袍,黑布鞋,美髯盈尺,迎风飘拂。继之者是甘宁青监察使高一涵,其它是一秘书,一勤务,一司机。于下车后向群众频频点首示谢,并与县长王慕曾、曾子才(勉县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陕西光复的西安起义,当过陕军第二混成旅旅长,此时任勉县财委会主任委员,与于认识)及其他机关首长一一握手,并即与王慕曾说把队伍带往适当地点,他要与群众讲几句话。王即命国民兵团副团长陆效庄率队伍去县政府前院乐楼前,请于登台讲话。当时的讲话地点即今天的公安局前院,那时是一古庙叫王爷庙,旧县府即在庙内办公,乐楼系酬神演戏的戏台。
(二)在整顿队伍布置会场的空隙时间,于院长应邀去县府西边的第四小学小憩。那时勉县的第一所初级中学尚在筹建之中,这个中学的校牌也是于院长此次过勉受曾子才请求,于回渝后给写好邮寄的,这个初级中学即今天的勉县第二中学(高中),但于当年所写校牌现已无存,十分可惜。
于院长在四小休息了短暂时间后即来会场,县长王慕曾请于登楼,于并邀曾子才及地方清代遗老孙玉书(书法家,曾做过西藏官吏)、王省三(学人)和高一涵监察使同登乐楼坐定,王慕曾即致欢迎词,嗣即请于讲话。于的讲话分五部分,第一他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神圣战争,战争的胜败,关系着祖国的存亡,和民族的生存,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要人人奋起,英勇杀敌,决不允许有私心杂念,动摇抗日信心。勉县是后方,更要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致,共同杀敌。于并讲了日寇的在华暴行和战区惨象第二,他严厉谴责了贪污。他说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不但危害国家民族,也毁灭着贪污者本身和其家庭,历史上一再证明这点,特别是违法乱纪,徇私舞弊者,都将为人民所唾弃,更为抗日时期所不容。我们监察院要尽一切努力,监察每一公务人员的不法行为,做到依照法律严厉制裁。第三,他说学生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要学好一切本事,献身社会,更要锻炼身体,准备应征抗日。并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这是祖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国家人民的行为规范,每个学生都要好好研习领会它的内在实质,和伟大的历史成果。第四,他讲了敬老尊贤慈幼问题,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家孝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尊敬切贤者和有学问的人,把爱己之心扩展到爱一切应爱的人。这是发展文明社会,达到世界和平,走向世界大同的有力保证。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力行。第五,他说看到西北各地的贫困,人民生活的痛苦,表示异常地痛心和不安并一再批评官场中的铺张浪费,是在吃喝人民的血汗,投机倒把发国难财者的豪华生活是一种无人性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舆论、良心和历史的严厉惩罚。又一再提出节约救国,勤俭生活的感人口号。
(三)在于院长讲话的中途,乡民赶集的闻知纷纷聚集场外,几次破门而入,遭军警的阻挡,声震场内,于停讲询问,得知后,即令开大门全部请入,人民都肃然有秩序的席地听讲,并都感到振奋。讲话毕,于下乐楼时,王慕曾趋前扶于右臂,于即甩膀严拒。在全部讲话时,王立正于侧,并频频换茶,于并未一顾、也未饮一口。于在讲话的整个时间,面无欢容,以后得知于在汉中和路上有人拦车喊冤数起,控诉王慕曾贪污横暴的罪行,因此于对王不满。
(四)于院长讲话毕,同高一涵、曾子才、孙玉书等同下乐楼,王慕曾即请于去县府赴宴为于断然拒绝,即同曾子才、孙玉书等仍去四小,吃了学校所备便饭,王慕曾亦随后赶到。便饭中于院长向曾子才问及庄希安(名武,字希安日本留学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负责输送军火,后在审计部工作,当时隐居故乡元山子)先生在家否,曾笞在家,于要王立刻派人去请来一见。王即命政警队雇一滑杆让庄希安先生的族侄庄允中(建设科技士)去请,为庄先生所拒。王慕曾又第二次派田粮处科长李乾三去清,仍为庄先生所严拒,以后庄对家人说了原委,因庄认为蒋介石背叛了孙总理的三大革命政策,实行独裁专制,而于既不能谏止,又不能去之,违背贤者之义,加以庄也对王慕曾不满,因此坚决不来县城相见。
(五)于院长在四小饭后,即乘滑杆同高一涵等去武侯墓游览(当时既无小车,去武侯墓也无马路,于院长只有坐滑杆了),于进入正殿即向孔明座象行礼,特别注意匾额和对联,并将全墓区一一看完后,又回到正殿,由当时武侯墓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光远备下纸笔,请于题字留念,于执笔望孔明座象瞬间,即下笔疾书“大名垂宇宙,遗象肃清高”一联,上款书民国三十年谒武侯墓,下款书右任,并盖印。(原稿早失,今武侯祠所悬者为范吉升仿书。)因王慕曾站于桌旁,于书华掷笔转身怒容满面,不知是恶王之不法?或嫌笔墨之不佳?人们议论纷纷,但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于院长所书对联存于刘光远之手,刘死,此物在勉,至今未再发现。于为一代书法六师和诗人词家,此一联语是出自杜甫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象肃清高”。可惜因当时心情不佳,未给武侯墓留下诗词创作墨宝。但我们以后知道,于回渝后又致电曾子才索勉县志一读,因当时勉县能见到的县志版本,是抗日战争前,由当年勉县财政局长张国权主于用石印翻印光绪年间续修县志的一种,仅装订一册黄色封面,内中错字很多,并有漏失,且书写拙劣,实难登大雅之堂,经曾子才多方访求,才于刘承煊家寻得光绪木刻版线装四册带蓝布书套的一种县志寄于,曾并电于言明书主要求阅后归还之意。约两月后于即寄还,并在该志书第一册前后两扉页白纸上各写五言绝句一首,刘承煊现在年已七十,他仅记得第一册前面扉页右上端写民国三十年×月读完,璧还书主并谢。右任,一项。另在扉页中写五言诗一首,上款书民国三十年谒武侯墓,下书右任并都盖右任二字印章,刘现在仅记得辽一首的第二、三、四句是:此日坟上并生香,夔州松柏成都桂。同为乾坤作栋梁。”第一册后面扉页之诗书写规格相同也是一首五言绝句,刘已完全忘记。于在该志所书,墨色笔锋很好,字有小指头大小。解放后刘家定为地主成份,因藏书甚多,土改工作组一组长指名索此县志,刘被迫给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访求此书,已不可得。
于由武侯墓返回勉县夜宿四小,翌晨即乘车去渝,王慕曾又率全城文武、学生,民众列队欢送如仪。
(六)四、五十年过去了,于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朴素谦虚的作风,感人不忘,他的讲话至今仍萦绕耳边。今天于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了,在他暮年,还写下了充满激情的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首骚体诗,抒发了他怀念故土的眷眷深情,抚今追昔,我们殷切希望台湾国民党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识大体,明大义,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迅速实现统一大业,使于先生的遗骨能归葬于黄陵之侧,渭水之滨,俾其能永远含笑于九泉之下。
参见《勉县文史资料》 第4辑 第11—1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90年0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