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史料  >  小传

殷锐烈士传略

中共勉县县委党史办供稿
      殷锐,字子刚。一九〇六年农历润七月十七日,生于沔县周家山乡留旗营村。弟兄四人锐居长。父殷逄泰,原务农,后在县城开设杂货铺经商。
      殷锐自幼沉毅寡言,深受祖父母及母王氏钟爱,幼年随父在城内读私塾。一九二五年入沔县第一高小。一九二八年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春师二二级学习。在校时爱好体育,对短跑、篮球成绩出众,被誉为“五虎上将”之一。常日以继夜地研读瞿秋白译著及马列主义书刊。擅长文字写作,曾任学生自治会宣传干事。他废寝忘食地协助杨绍春(凤县人,后被害)同学创办班报《战鼓》《喇叭》及校刊《前驱》《追求》。传播进步思想。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三年二月任勉县地下党县委书记。
      一九三一年四月,殷锐发起沔县籍五师同学回县,强烈要求反动政府撤销三大局,减轻民负。同时利用节假日返乡,在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在长工、牧童等贫苦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并以红二十九军游击队名义,秘密散发传单,张贴抗租、抗捐、打贪官豪绅的标语。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殷锐激于民族大义,深受时局感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浪潮中,率先参加汉中爱国学生抵制日货运动,在“打淡”①、“驱C”②学潮中,他站在最前列。还号召同学们捣毁了汉中西关土药局(专管大烟买卖单位)。在担任校刊《前驱》《追求》主编时,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打倒伪南京政府等进步思想。一次他担任宣传队长,率领一批同学到城固、褒城龙江铺一带,进行抗日宣传,痛打了催款委员(不久即死去),捣毁了文川伪区公所。事后反动当局追查肇事者,殷锐在校刊上发表了“委员、委员,下乡催款,带上枪兵,坐上滑竿,有钱送上,喜皮笑脸,没钱进贡,鞭打绳拴…。”以上种种活动,引起了汉中伪军政当局的注意,一天伪三十八军手枪营包围五师,企图捉拿他们。在半小时前,他与王卓玉同志机警地逃离了汉中。
      一九三四年二月,殷锐受聘为沔县第四小学(今城关一小)高秋二四级班主任。他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积极在沔县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汉中.沔县地下党的领导同志,经常来他家开会。他的卧室(菜园镇三元斋后一间小屋),就是当时沔县县委办公室。陕南特委张德生(化名老关)、汪锋等也多次通过十七路军驻沔警卫团中的地下党员张汉民、阎揆要、白景琪等在此与殷锐联系,布置工作。
      殷锐任中共沔县地下党县委书记期间,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斗争活动。比如组织群众,揭露清算伪县商会乱发钱票(帖子)坑害群众的行径;发动社会进步青年和学生,成立“非神会”反对封建迷信:组织学生痛打作恶多端的区长车作宾、李仁侃。殷锐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教学活动,向广大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将《欢迎》《电线杆子》以及五师校刊上的《蚊蝇没落时期》等当时进步文章,亲手刻印作为语文补充教材,并把自己收藏的《小雪》《少年漂泊者》《丽莎的哀怨》等书,供给学生阅读。刘彩凤等学生就是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由于殷锐社会活动频繁,教学时传播进步。言论,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沔县国民党党务指导员侯琪,亲自来学校主持对二四级学生进行政治审查考试,当侯琪念到“你们对那位老师最敬爱、最崇拜”一题时,学生们不约而地望着殷锐,他机警地向右一扬头,暗示填写当时站在右边监考的另一个教师(侯琪的亲信,国民党员),使侯琪的阴谋宣告破产。
      一九三五年春,红军进驻沔县,殷锐主动与红四方面军第一路军司令部(驻武侯祠)取得联系,积极进行欢迎红军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动员平时表现进步的学生成立“少年宣传队”,上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另一方面安排各地下党支部发动群众慰劳红军。南区喇家寨支部给红军送草鞋、食品;北区弥陀寺支鄙送“西北工农大红军”红旗一面;动员王土元、朱润德等近百人参军;领导地下工作者积极发展建立苏维埃组织。红军撒离沔县时,组织决定他随红军北上抗日。为了迷惑敌人,他突然回到留旗营随后有两名红军战士到他老家,共同吃过午饭后,用草绳将他及他五叔伪装绑走,经过菜园镇到武侯祠司令部。时隔不久,殷锐便随红军北上抗日了。
      殷锐随红军北上后,迄今下落不明。在当时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想他早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殷锐同志是沔县地下党早期的领导人和活动家,是许多革命志士的良师和益友,他为开创沔县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沔县的大地上,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至今全县人民仍深深怀念着他。
   
 
参见《勉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8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