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史料  >  小传

王屏山传略

刘开荣
      编者按:王屏山先生之文字史料,近年始发现于外地。原资料长达万余字,如改译、注释,文字更长。为省篇幅,现将刘开荣先生经初步整理改写之传略刊后,姑存史料,以供尔后编史、修志之参考。

       王渠(1837-1908)字文佩号屏山,褒城县杨寨人。(现属勉县褒联区)少孤贫,力学不倦。咸丰辛酉(十一年、1861)拔贡生。明年,廷试高等,擢京曹,供职户部,年方廿有五。朝邑阎文介公(敬铭)掌户部,整理财政,多赖先生之力,深器重之。十余年间自部曹升主事,迁员外郎,司山西、山东,兼宝泉局帮办。先生刚正廉洁,凡事唯自行其是,不以长官之嗜好为转移。核办指驳中,有以千金万金贿之者,屹为不动,皆峻拒之。光绪中核审军费,忤权臣左宗棠,乃托目疾,告归避祸。
      其归也,意在优游泉石。时值汉南书院岌岌可危,聘先生主长。乃往省厘得官拨汉属绝业银二千九百两;陕安道前任何观察捐廉银二千两,俱存藩库,外间无人知晓。归入书院。又倡十二县官绅捐银若干两。俱以多数权子母为书院常费,余作扩建修葺之用。分年动息,拓院基,建新斋,增田亩,购图书,不数年,院貌一新。且手植桃李十有余年,汉上文风日以蒸蒸。清末两科,汉南举、进十七人、出自书院者十又一人,人人乐道,渊源所自,公亦有力也。素漠科举、崇尚实学,清季改书院为汉中联立中学堂,公继任之。更章程,立新课,选师资,增规模,未曾中断。辛亥革命之后,汉院位居陕西省前列,实公奠基之力,倡导之效也。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以积劳告终,享年七十又二。
      自幼工书、行书尤精、早年名噪京师,晚年虽患目疾,犹不惮应人作书。笔者曾见其墨迹一帧,苍劲流畅之气,咄咄逼人。平生喜藏书,供士子借读,自名书屋曰《共书斋》。居京时,遇公暇,遍游坊肆,寻秘探奇,搜囊以购。辞官归来、宦囊萧索,唯书驮成串,誊帖充栋耳。数十年来,迭经散失,至1956年秋捐赠时犹存万余卷,其中有明清珍本多种,今移藏县图书馆。
      先生居乡,孝友端方。呱呱落地,慈母见背,未几又孤,赖叔抚养,故事叔父母如父母。一子早殇,以叔曾孙嗣之。善言谈,古道热肠,排难解纷,人多敬服。交友重信义,念敞旧,恤孤贫,乡里称颂焉。
 
 
参见《勉县文史资料》 第4辑 第5—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90年06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