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诗文  >  散文

致意沔阳

王  蓬
      沔阳这片土地,在人心里有种沉甸甸的份量。既是岁月造就,也是众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使然,更是沔阳山形水势使然。
      沔阳地处汉中盆地西部要冲,南下可至川滇,北上可出秦陇。两汉三国则把这种形胜之地的重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部《三国志》多次提及,曹操与张鲁、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战场皆在沔阳,定军山之战不仅千百年来妇孺皆知,还作为首部被拍为电影的京剧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再是,被人们视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一代战将马超都长眠河阳。至今墓冢祠堂犹存,发扬光大精神,亦为沔阳生辉。
      时至今日,不管世界如何繁盛,如何让人眼花缭乱。人类文明不出物质、精神两大范畴,且均需人类勤奋耕耘。尤其精神方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而是多年努力才见成效。于此,河阳最有先例可寻,长安画派代表画家方济众老先生故乡在沔阳,受其影响,潜移默化,先后有许自括彬、周吉山、赵贵元、李永夫、罗安平活跃于汉中画坛,更有西安美院石村教授曾参与全国多处大型雕塑创作。
      再是上个世纪“文革”期间,诗人沙陵被贬沔阳,在文化馆笔耕不缀,办小报、开讲座,也很出了一批人才。我在鲁迅文学院学友张俊彪,当年在勉县当兵,在沔阳小报发表作品,引起兴趣,刻苦努力,日后成为深圳市文联主席,出版作品达30余本的著名先锋派诗人兼诗评家沈奇,早年为沔阳钢厂工人,为沙陵发现指点,自己勤奋追求,现为西安工商学院教授,在国家正规出版社出书十余种。去台岛讲学数月,深受台岛诗界欢迎。去年,我们在遵义笔会相逢,恳谈至深夜,沈奇至今非常怀念当年学诗,一张小报所起的作用。
      古今中外,莫不因人成事,沔阳成立作家协会于前,随即便编辑出刊《定军山》报于后,这均是可喜可贺之事。吴全民植耕于斯,办事素来认真,且有能力,由他操办此事,想定有声有色。一方水土也给予一方人素质情怀,不仅父老乡亲,旧颜新貌需要关注,对于露出头角的文艺新人更需扶持,我们深信不仅能从《定军山》报读到沔阳前排的足迹,更能看到沔阳蓬勃的文艺景象。

 
参见《定军山》第6页
吴全民主编
勉县作家协会、勉县文化馆主办
2007年元月第1期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