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诗文  >  散文

说 茶

谢军跃
      提到茶,人们只知是“定军茗眉”,这是叫响了的名贵产品。且不知在这“大茶”之后尚有许多“家茶”,此则大自然赏赐,水土异也,给你享用的将是厚厚的深情。
      大茶,远在两宋时,官府就设“茶马”专管此事。在旧社会的新铺湾,黄沙铺、菜园子、古阳平关等地设有专门的茶馆,就是乡间的驿镇也是必设。壶把式的声腔、摆调,一手能捏四个茶碗,一手提一个长茶嘴壶,添起茶来高举头顶而不滴半点的手艺在三秦大地还算得上一冠呢。至今几家茶铺,如“晏家茶铺”、“周家茶铺”、“沈家茶馆”等虽已不见迎客,但昔日的名气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据传,“褒姒铺”就是当年褒姒隐姓埋名开茶馆的地方。古定军的茶誉就这样传及各地,小小一碗茶,满盈山乡水情,韵味深长,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盛情。
      家茶,不设专行,山间、林中、溪旁、河边、岩石间,崖石上,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一双巧手,自采自操,出门顺手而得,即成为竹叶茶、水灯草茶、金花银花茶、薄荷茶、车钱茶、狗蹄芽茶,羊蹄甲茶、秧草茶、桑枝茶……还有什么浆茶、米茶、姜茶等。严寒、酷署,脾胃不调,饮食欠佳,疲惫劳疾,如择一碗家茶,且能舒适终日。
      家茶,有人视为俗茶,庶民用之,不登大雅之堂。如果从民俗观点来讲很有道理,倘若以此来与大茶分贵贱,避开它的独到之处,将受到指责。大热天你在陕南不知品没品过米茶,这种因人、因地、因季节的茶食享受太实惠了,制作方法极为简便,用大米少许慢炒,呈金黄色后加水煮沸,煮开后掺点浆水,可以冷饮,也可热用,老少皆宜。
      就饮用方法而言,青茶,以少许放入杯中,沸水冲之,水过两道之后,芳香四溢,慢条斯理品茶,余味绵绵,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家茶却非如此,先将采来的原料淘净,放入锅中煮熬,然后饮用,农夫大都因一种特殊情况而用之,此非享受,但很实惠。
      一杯清茶寄深情,一碗家茶将留给你的是这古老定军憨厚、朴实的乡风民俗。
 

参见《定军风情》(上)第75—76页
陕西摄影出版社
谢作新、徐勇华编著
1993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