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勉县  >  概况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本县原名“沔县”,因沔水而得名,后因“沔”字生僻难认,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沔县”改为“勉县”。
      西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
      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
      西晋武帝泰始三年 ( 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
      愍帝建兴三年(315)沔阳县为仇池氐族杨茂搜所据。
      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收复,沔阳县复属梁州汉中郡。义熙元年(405)梁州为后秦所据,四年(408)收复,沔阳县仍归汉中郡。
      南朝宋文帝时期“古白马氐之境,刘宋取其地,置华阳郡,寄治白马城”,沔阳县属梁州华阳郡。北魏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举郡降魏,沔阳县始属北魏华阳郡。宣武帝正始中(504—508),分沔阳县地置嶓冢县(故城,在今铜钱坝),属华阳郡。西魏时,废华阳郡,嶓冢县改属兴州(今略阳)。北周(557—581)沔阳县属兴州。
      隋开皇元年(581)撤沔阳县,三年(583)撤华阳郡,并入嶓冢县。大业三年(607)改嶓冢县为西县,属汉川(汉中)郡。
      唐武德元年(618)废汉川郡,复置梁州,西县属之。贞观元年(627)全国划十道,梁州为山南道辖,西县属之。开元二十一年(773),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西县属山南西道汉中郡。乾元二年(759)复汉中郡为梁州,西县属之。兴元二年(784)三月,德宗因避朱泚之乱,来汉中;六月,乱平,将返长安时,升梁州为兴元府,开我国历史上以帝王年号为府名之先例,西县升为“次畿县”,上属兴元府。
      五代(梁、唐、晋、汉、周)西县属兴元府。
      北宋初,废道置路,西县属峡西路兴元府。至道二年(996)西县属利州路大安军(治所三泉县,今宁强县阳平关);三年(997)废军,两县复隶利州路兴元府。咸平三年(1000)宋平蜀后“(西)县当冲要直属朝廷”(《郡国县道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为东、西两路,西县属东路兴元府。蒙古军队进占后于戊午年(1258)设铎水县(治所今旧州铺),移沔州治于原沔阳县治所(今旧州铺),省西县入略阳。
      元初,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西县属沔州。至元四年(1267)沔州隶广元路,西县属沔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废褒州,由今略阳移沔州,省西县,入略阳。
      明洪武三年(1370)改兴元路为汉中府,省铎水入沔州。四年(1371)沔州知州王昱迁州治于白马城稍西谷口。七年(1374)七月降沔州为沔县,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一年(1485)沔县改属宁羌州(今宁强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沔县又改属汉中府。
      清代,沔县属汉中府。
      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汉中道”,沔县属之。十七年(1928)废道,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在汉中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沔县属之。同年2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占领沔县,11日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县苏维埃,属川陕省(治四川通江)。8月,县治由西山谷口移于菜园镇(今县城)迄今。
      1949年12月6日沔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陕南行署。1951年属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属汉中区专员公署。196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1978年起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






 

参见《勉县志》第56—59页
《勉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地震出版社
1989年1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