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故事  >  历史故事

折赛花认妹学艺 姐妹花智勇守边

      折赛花的父亲是麟府团练使折德扆,祖父是折从阮,几代人都在石塘关镇守。赛花自幼娇生惯养,家中长辈都对赛花关怀备至。 
      一次,赛花随奶奶麟州上香,在麟州城偶遇被人欺负的小叫花子杨秋菊。杨秋菊孤苦无依,衣衫褴褛,满脸伤痕,但是仍掩饰不了她的聪慧和俊气。当时赛花九岁,秋菊七岁。赛花一见秋菊,虽然小小年纪,却好像见到了久违的故人一般。她立即上前拉着秋菊的手,说要自己的爹爹为秋菊报仇,还缠着奶奶收留秋菊为妹。折奶奶被缠不过,又考虑赛花只有两个哥哥再没有姐妹,也需要有人陪伴相随,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赛花的请求,收留了秋菊,还让儿媳认秋菊为义女。
      说也奇怪,自从秋菊来到折家,赛花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秋菊是穷人家的孩子,事事总爱自己动手,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爱惜粮食,吃苦耐劳。本来就聪明伶俐的赛花,也跟着秋菊学起来,不多时一身娇气无影无踪,再也不愿意事事让人侍候,甚至学会了简单的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这一 变化让折家上下非常高兴,他们把赛花的这一变化全部归功于秋菊的到来,对秋菊另眼相看。
      一天,折奶奶带着两个孙女到娘娘庙敬香。折奶奶是娘娘庙的常客,经常来这里求神拜佛。事毕与庙中的女尼青莲师父闲聊中,听师父讲起了一段鲜为人知又惊天动地的往事。
      原来青莲师父俗名叫窦凤英,江湖上人称“凤魔夜叉”。她本来是唐初夏王窦建德的后代,她的爷爷窦宪章是名满天下的武术大师。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就是窦宪章的弟子。窦凤英随黄巢征战多年,唐朝兵将提起“凤魔夜叉”这个名字,人人胆颤,个个心惊,不知有多少名将死在她的手下。可惜起义军攻入长安后便开始四分五裂,众叛亲离。后来在一场激战中,三万义军被二十万唐军包围。两天两夜里,她连冲九次也没有冲出重围。她的父亲战死了,母亲被俘了,大将军黄巢也被叛将杀死。她卸掉铠甲,装扮成一个唐兵模样,凭着超人的轻功,借着夜幕翻山越岭、穿房越脊,才突破唐军的防线逃了出来。后来她隐姓埋名,辗转来到边关大漠,躲过了唐军的追捕。经此一役,窦凤英从此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先在二郎山后在孤山娘娘庙出家为尼,了度残生。
      今天折家老奶奶和青莲师父一阵闲聊,勾起了青莲师父许多辛酸的往事。青莲师父羡慕折家老奶奶儿孙满堂。折老奶奶则对昔日窦凤英的仙骨风姿赞叹不已,赛花姐妹听得如醉如痴。青莲师父看着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摸了摸她们的头,禁不住流下两行老泪来。折老奶奶看出了青莲师父的心思便顺水推舟,要她收两位孙女为徒。起初青莲师父推辞说:“人老了,多年不练,武艺生疏,很难为人师了。”但经不住老奶奶几次三番的央求,赛花姐妹跪着求告,青莲师父最终还是答应收赛花姐妹为徒。从此赛花姐妹开始了学文习武的生涯。
      姐妹二人跟着青莲师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青莲师父则把自己的全部本事和盘托出,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两位爱徒身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已经十年过去了。赛花姐妹武艺精进,人也由几岁的小女孩长成水灵灵的大姑娘。青莲师父觉得两位爱徒已经满腹经纶、身怀绝技,应该下山去施展她们的才华了,临行嘱咐爱徒要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赛花姐妹含泪告别师父。
      后汉取代后晋,刘知远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朝廷初建立,无力顾及边关。西夏王朝趁机大举进犯麟、府、丰三州。夏军二十万人马在元泰和大碌雄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沿着折水川直逼石塘关,折家军守城兵将只有五万余人,众寡悬殊,岌岌可危。在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赛花自告奋勇愿随秋菊率五千折家军绕道后山,拦腰截杀夏兵,以解石塘关之危。在暂无良策的情况下,折德扆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只是千叮咛万嘱咐她一定要小心,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赛花是土生土长的石塘关人,熟悉地形。借着夜幕,她率领五千轻骑,从后门绕道后山,悄悄地向折水川内夏军逼进。夏军自以为得计,二十万人马像一群漫山遍野的牛羊散落满川。他们以为二十万人马吓也能把你们折家军吓死了。没想到天色微明,赛花和秋菊率领的五千人马犹如猛虎下山,突入敌群,乘着敌人无备一阵乱砍乱杀,直杀的夏军抱头鼠窜,哭爹喊娘。鏖战两个时辰,杀死夏军几千人。天已大明,夏军整顿人马,才发现折家军只有几千人,立即号叫着,呐喊着,把赛花围困在垓上①,准备围而歼之。
      夏军的为首大将,就是领兵大元帅元泰。他一看折家军的先锋原是一位年轻的女子,竟然敢夜闯夏军大营,心想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元泰“哇呀哇呀”怪叫几声,举刀向赛花迎面砍来,只见赛花闪转腾挪,抡起皮筋。元泰看那皮筋长而沉重,又不是利器,也就不放在心上。谁知皮筋如风驰电掣一般,转眼间几个回合下来,就套住了元泰的脖颈。只见赛花两腿一夹马鞍,那马先向前奔,立马向后一扬,赛花轻扯皮筋,元泰就从马上跌下来了!赛花眼疾手快,轻舒玉臂,略展细腰,抽出宝剑一剑戳去——可怜征战半生的夏军元帅,眨眼之间人头落地,呜呼哀哉了。
      副将古碌雄一看元帅落马,号叫着举斧就砍,几万夏兵也围拢过来。正在这时,秋菊从中杀出,截住古碌雄战在一处。古碌雄力大无穷,善使一对大斧,力敌万人。他一怒之下连砍数名折家军,见秋菊是一名年轻女子,先是嘻嘻一笑,接着怪睁圆眼,举斧便砍。秋菊却不与他正面交锋,古碌雄几斧砍空,力气已减去大半,掉转马头寻思如何对付这个年轻的女孩子。秋菊见古碌雄策马奔来,还没待他再次举斧出手,便轻扬手中鞭。古碌雄的腕上臂上已着了几鞭,顿时手腕酥软,连斧也拿不住了。古碌雄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倒也灵活,他扔掉斧头顺手从兜里抓出三颗钢球朝着秋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了过去。秋菊眼疾手快,早有防备,挥鞭只听“啪、啪”两声响,第一颗钢球和第二颗钢球相撞。火花四溅,乒乓作响,紧接着第三颗钢球飞来,秋菊鞭稍一抬一个四两拨千斤,钢球又朝着古碌雄飞了回去,古碌雄伸手就接,谁知秋菊的鞭力何等了得,古碌雄刚伸手去接,不想连人带球向后栽于马下,他还没有愣过神来,秋菊的软鞭又到,轻轻一鞭缠住了古碌雄的脖子。秋菊左手持鞭,右手取下盘陀枪,还没等古碌雄挣扎,就结果了他的性命。二十万大军一看主将毙命,群龙无首,撒腿就跑,只恨爹娘老子少生了两条腿。这时关内守军杀出,两军合兵一处,直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夏军二十万大军只有几万人侥幸逃跑,其余非死即降。
      赛花、秋菊率军一路追杀,收复了全部失地,把夏兵赶出了边境。至此,夏军再也无力犯边,使得麟府两州得到了几十年的安宁。
      折从阮在代州与辽兵激战数月,互有杀伤,无奈辽兵越杀越多,折老将军终因粮草不济,援兵未到,被辽兵围困。但折老将军久经沙场,自幼熟读兵书,他坚守不出,以挫敌人锐气,等待救援。
      军情十万火急地传入石塘关,折德扆接报急招众将议事。折德扆准备亲自率兵救援,可让谁来守关呢?近时西夏兵又蠢蠢欲动,一旦辽夏两面夹击,石塘关失守,折家军将死无葬身之地。小儿子折勋自告奋勇赴边杀敌。可是折勋年纪小,武艺平平,赴边关打仗难有胜算。赛花见父亲为难,便和秋菊跪地请命,愿赴边关杀敌救出爷爷。做父亲的知道她姐妹二人武艺非同寻常,但是这是真刀真枪的征战,两个女孩子家怎能让父亲放心得下?折德扆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决定让赛花和秋菊赴边救援。
      主意已定,姐妹俩便即起身。她们女扮男装,身披铠甲,跃马扬鞭直奔代州而去。一路风餐露宿,穿过偏头关,跨过井陉关,穿恒州,下应州,马不停蹄一路向东。她们上到一道山梁上,极目望去,前面一片开阔地,只见人头攒动,战马嘶鸣,喊杀连天,战鼓齐鸣。
      原来今天是汉军被辽军包围的第四十九天了,早前汉军援兵在杨继业和杨敬龙的率领下前来解围,辽汉两军正在激战。辽国领兵大元帅是郎五,主将麻达和肖翰几人都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勇将。辽将麻达率先冲阵,直奔汉兵阵前,那杨敬龙性如烈火,早就耐不住了,二人更不答话,就已战在一处,打成一团。杨敬龙使的是一对铜锤,一颗重有几十斤,麻达使的是铁锤,一颗锤也是几十斤重。两马相交,四锤并举。只听当当两声,两马同时后退了好几步,两个人只觉得两臂酸麻,虎口开裂,彼此都知道遇到了敌手,谁也不敢等闲视之。一连战了二百多个回合还不见胜负,眼看杨敬龙力不能敌,渐渐露出了破绽,而那麻达却一锤紧似一锤,锤锤直奔敬龙要害处。继业害怕敬龙吃亏,大喊一声:“贤弟少息,我来也!”继业正要出战,秋菊从斜刺里杀出,大吼:“汉将少息,我来也!”秋菊声吼人到,箭一般直冲阵前。那麻达不曾想突然杀出一员年轻的小将,正待举锤,两只手早已挨了两鞭,顿时皮开肉绽,疼痛难忍。麻达稍一定神,举锤劈头盖脸砸过来。秋菊牢记师父以快制胜、以巧制胜的教导,取鞭抱枪,只见“唰唰唰”三枪,还没等麻达举锤,枪尖已直指他胸口,待麻达取锤护胸已是来不及了,稍一提枪两腕又中两枪,麻达丢掉大锤,一个蹬里藏身,逃回本阵。麻达的四个儿子一齐跃马出阵,赛花一看,挥动手中筋鞭,四人每人着一鞭。四人一看不是对手,慌忙奔逃。
      当夜,汉军大摆筵席为赛花和秋菊接风洗尘,宴毕共议军情。赛花根据当天所见情形,提出绕到辽军后营,趁敌大败亏输,前后夹击,四路围攻,逐渐靠近大营然后里应外合,消灭敌人。
      天色黎明,四路汉军突然杀入敌阵,辽军兵将还在梦中就被汉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死伤无数,待天明汉军援兵已冲开一条血路与折从阮大营会合,爷孙相见自是欣喜交加,大敌当前,还是先商议破敌大事。
      郎五、麻达输了一阵,并不甘心,辽兵又铁桶一般把汉兵包围起来,还叫骂连天,指名道姓要与两员小将决一胜负,来日再战。汉家众将折从阮、杨继业、杨敬龙、折赛花以及贺朋、王贵、庄英等列队阵前,辽兵大元帅郎五以及麻达、肖翰、韩石达等也早早来到阵前,决心与汉兵决战。
     辽兵阵中首先杀出的是老将麻达,四子紧随其后,折从阮一看来者凶猛,四顾阵中谁人出战,只见杨敬龙拍马舞锤冲向辽阵,他们二人已经在阵前见过几次,所以互不答话,举锤便打。战至半酣,麻达四子一起杀入,约莫杀了两个时辰。杨敬龙见久战不下,卖个破绽,跳出圈外,拨马回到本阵。只见麻达哈哈大笑,麻达笑声刚止,继业举刀杀来,杨家大刀神出鬼没,上下翻飞,只见几个回合麻达便败下阵来。
      辽阵肖翰杀出,这边汉军中秋菊持枪相迎,战了几个回合,辽军众将一齐举刀杀过来,杨继业抵住韩石达,杨敬龙力战麻达,老将折从阮和郎五战到一处。约莫一个时辰,折从阮力不能支,眼看要败下阵,赛花看在眼里,舞动筋鞭冲入阵中,郎五一看年轻小将白面书生,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但见赛花如芙蓉出水、猛虎下山,手挥长鞭,只听“啪啪”几声响,鞭已抽开郎五的手腕。郎五还未等反应过来,眉额上已又着了一鞭,顿时血流满面,连手中兵器也掉了。辽将一看主帅受伤,纷纷跳出圈外前来相救。就在这时秋菊已把麻达手中的锤打落,辽兵见主将受伤拼死抢回郎五,辽汉两军几十万人马混战在一处。赛花、秋菊姐妹鞭起鞭落,辽兵非死即伤。辽兵主将受伤,麻达战死,已是强弩之末,惊弓之鸟,而汉军则是越战越勇,辽军阵脚一乱纷纷向后退去。
      汉军乘胜追击,这一阵杀死杀伤辽兵数万人,自此辽兵溃逃,数年无力犯边。
 

【注释】

①垓:本义指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又指战场上被重重围困的中心。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间故事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