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府谷悬空寺的传说

      明永乐年间,涌宁府雾迷浪西岸,有一豪富姓黄,人称员外郎,一生无儿,只生一女。云游道人说:此女富贵无比,寿与天长,道人赠曰“鹤”。黄鹤姑娘长到一十六岁,美貌绝伦。东岸有一财主雇了一个牧童,名叫王生,年十八,每天放牛只吹一笛,笛声悠扬,且非笛即歌,乐声不歇。西岸黄鹤姑娘绣楼正依河建造,天天听王生之歌于深园之中。一日,她情不自禁也和对了起来。 
      隔河相对,王生听对岸有人对歌,不免也对上几支,又发现对歌人是一位妙龄姑娘,自然歌声不断。天长日久,两人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日,吕洞宾祖师会友过海,途径涌宁,远见有一股雾气升腾,隐隐听见歌声,情意缠绵,不由按落云头,见妙龄女郎与少年牧童, 对歌于黄河两岸,想要成人之美,便抽背上宝剑划了一道,黄河的东西两岸出现了一座天桥。
      姑娘见桥可达对岸,当即就轻移莲步上阶,东岸牧童见河上有桥,也想过去会会黄姑娘,也上了桥。两人在天桥相会,互诉爱慕之情,用歌声表达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日复一日,他们都在只有他二人才能使用的天桥顶端相会。
      明成祖朱棣勤于政务,荒废了后宫,东西宫竟然荒草丛生,遍结蛛网。朝臣实在过意不去,劝皇帝充实后宫,皇帝终不采纳。后朝臣多次劝喻,朱棣方应,要在民间选一名贤德者,必要无官之家,遂委派一钦差大臣,姓童名杰,察访民情,暗中挑选。
      童钦差听说雾迷浪地区山灵水秀,借山之灵气,应有美女降生,所以来涌宁府察访。涌宁知府,合肥人氏,姓吴名蟹。童钦差来到涌宁府,对吴知府道:“当今皇上后官乏人,于民间选一位才貌双全之女,请问涌宁府地面可有美女一二候选?”当下,吴知府传来聪明绝顶的心腹衙役,名唤惠明。惠明生在涌宁,平日留心,马上回答:“本府天桥村黄员外之女,年方十六,貌傲西施。只是黄员外一生无儿,只此一女,怕不愿远嫁。”
      三人巧设一计,称库银被盗,要逐户搜查。首查黄员外。查到绣楼,黄员外求道:“绣楼深闺乃小女居所,不查可否?”惠明衙役哪容分说,直通绣楼,指黄鹤姑娘道:“盗库银者是此女也!”立刻传令逮捕黄鹤姑娘回府。当日,置一车,四面封闭,将黄鹤姑娘送进京城,可怜黄员外夫妻只生一女,被官诬为盗,下落不明,终日思女成疾,含恨离开人间。黄鹤姑娘进宫后,在乾清宫。成祖亲选,一见满心欢喜,传旨暂不定名位,充后宫,待后分封。
      当日皇帝下朝回宫,见黄鹤姑娘啼哭不止,以为姑娘想家,也没理会,待过几日再说。不想一连半月,天天如此,皇帝怒道:“你一民间女子,女人总是要嫁人的,要知人间真富贵,除非帝王家,你今嫁到帝王家,还啼哭平什么?”黄鹤姑娘更加伤悲,永乐帝见她哭得伤心,改口安慰道:“姑娘不必怕,有话尽管说,但皇宫进来是出不去的。如你嫌我年已高,我可以收你做公主,我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等你。”黄鹤姑娘听到此处,连忙双膝跪倒,收泪开言道:“父皇在上,受儿一拜!”接连磕了八个响头。
      成祖次日临朝,参拜已毕,宣黄鹤姑娘听旨。二宫娥搀黄鹤姑娘来到保和殿,跪在丹陛。两班文武都以为黄鹤貌美进宫才十余日就要册封,皇帝今后恐怕也要沉缅女色,永乐中兴也就要败落在美女手中了,都为大明朝锦绣江山捏一把汗。众文武正在各自担心,皇帝开口道:“黄鹤听旨”。黄鹤答道:“儿在。”众大臣一听对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天知道这演的是一出什么戏,新选美女,何以儿女答应?又听皇帝开言道:“吾儿黄鹤,今日,赐姓朱、延原名,叫朱黄鹤,号永乐公主,遍谕天下知晓。皇儿年已十六应婚配,即日,上至王公朝臣,下至庶民百姓,均可求婚,只要我儿选中,即为驸马。”当时求婚者众多,公主却选不出驸马。
      皇帝为公主嫁不出而烦恼,就召永乐公主至乾清宫道:“儿呀,你年已不小,皇家女儿嫁不出,成何体统!”公主答道:“儿有一事相求。父皇能容否?”皇帝道:“可讲。”公主道:“儿愿学民间抛球选婿,听天由命。”皇帝一听,龙颜大怒道:“皇家有女嫁不出,岂有抛球选婿之理?”吓得公主又哭了起来,明成祖一生最怕哭声,将腿一拍:“哎!这事也就由你吧!”次日临朝,传旨黄门宫,于金水桥外搭彩楼一座,张告示,称永乐公主抛球择婿,无论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官员宰相、军吏生员、庶民百姓,只要公主绣球抛中,即为驸马。一时间彩楼前人山人海,江南才子、齐鲁英雄、秦汉文元、化外豪杰、塞北骑土,纷纷云集京城,永乐公主每日手执绣球终不抛,如此又一年有余。
      东天桥村牧牛少年王生,次日又到黄河岸之放牛,引吭高歌,无人和应;哨笛也是如此,对岸静默无声,而且天桥也不见了。隔河和望,绣楼中绝无人影,去打听,可是谁也不知道黄鹤姑娘下落。他辞了工,不再当牧童,带了粮离家就走,决定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一定要找到黄鹤姑娘。他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希望黄鹤姑娘听到歌声,出来会面。
      就这样,年复一年,黄鹤姑娘音讯全无。王生思念姑娘,加上病饿交加,走到一地,支撑不住,倒地身亡,过了许久,化为尸骨。
      玉匠路过此地,发现在一堆尸骨中有物闪光。过去用脚踢开,原来骨堆中的块石头,形状像心,无比光滑精巧。玉匠顺手捡起带回家,左思又想,此石无法雕琢,动刀就要破坏原有纹理。他看这玉石本身已是一件精品了,就只是把中心雕空,雕成一酒杯。一日有同行来玉匠家中做客,玉匠因客是同行,便拿出其石与来客相商,客人也说不出雕刻意见,大家都认为酒杯已精美至极。二人取酒斟上,用此杯庆贺得宝石之喜。饮酒时,酒杯中竟然传出歌声,把二人吓了一跳。杯中歌声十分优美动听,才知是稀世之宝。客人回家后不能忘怀,次日又去玉匠家,声称此石原是他家祖传,不慎丢失,愿用十两银赎回。玉匠一听大怒,骂道:“世间竟有你这样厚脸皮之人,欲将他人之物占为已有,还说此宝原为自己祖传,真恬不知耻。”
      同行一怒之下,告到官府,说玉匠偷去他家宝石,此地归涌宁府管辖,吴知府一听,传玉匠并带宝石验看。玉匠进衙将宝石托出,说了得宝经过。吴知府看过,也只不过拳头大一块石头,没啥稀奇的,就叫人来斟酒验看。顿时歌声悠扬,果然是稀世之宝。他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竟敢盗取本府宝物!”玉匠辩称:“此石于本地所捡。”吴知府一听道:“你们这涌宁地方,主不黑、地不肥,能长此宝物吗?老爷我合肥人,此宝是我从家乡带来的,被你人盗走,今天,我宝石找到了,就不处罚你们了,还不下去!”原被告都觉没趣,各自回家不提。
      吴知府心想,这真是天助我也,上次献黄鹤没有立功,还召来麻烦,这次再将此宝献上,皇帝定因功晋级。所以加制宝楼,把酒杯装在其中,送进京城。
      皇帝不信石头会唱歌,命取酒试验,不料斟酒入杯,果真唱起歌来,歌声委婉悠扬,穿墙越院。永乐公主正在永乐宫烦闷,忽听牧童王生之歌,情不自禁,心早已回到黄河岸边,对唱起来。众宫娥搀扶公主到乾清宫,报永乐公主有事启奏。公主求见,奏道:“儿自进宫两年有余,世间万物无所求。只求父皇将唱歌人招为驸马。”皇帝一听,笑道:“唱歌者非人也,是涌宁府敬献的宝石所歌。”公主不信,求亲见,皇帝就把她领至乾清殿,公主亲眼所见,确实是一块形状像心的石头在唱歌,不由和歌几首,竟然与王生一般韵律天衣无缝,跪地求曰:“儿世间万物无所里求,只求与此石共度春秋。”成祖传旨将宝石赐于公主。公主双膝跪地,接过宝石。宝石一到公主之手,就不再歌唱,变为哑石了,公主心下也十分明白,此心已死,遂跪地再求:“望父皇不用费心再招驸马,儿希望出家为尼。”皇帝听罢,心中气恼皇家女儿竟要出家为尼,但还是答应了公主的请求,为公主选宫中家庵,安排公主出家。但公主答道:“儿不愿在皇家庵中出家,儿要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地方有修座小庵就足够了。”皇帝听后,竟不知这个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应修在什么地方。
      次日临朝,皇帝宣童杰上殿听旨,旨曰:“永乐公主出家为尼,要你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修座庵,送公主出家,不必再回,立即出朝筹办。”童杰回家后,几日茶饭无味,思前想后。为皇上选美大功未立,倒召来多少麻烦。如今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庵址在哪儿呢?忽一日,他想到,恨只恨涌宁府送了个黄鹤姑娘,使自己晋升无望,就把这一使命转给吴知府去办。也算吴知府聪明,他知道永安驿地貌奇特,命人查到,在涌宁府城南有石崖高数十丈,如刀劈斧剁,山头伸出数丈,掉块石头下去就已至黄河中心,实为一绝妙庵址。就在这里,他用皇银三百万两,修成了一座悬空寺。此寺从石崖上凿洞,洞中三百四十余阶,从崖中折出,崖刻大佛象五尊、小佛千尊,横梁吊链,棚柱下顶,青瓦盖顶,木结构悬廊七间,不论从哪一方向看,其庵均是吊在空中的。历经时二年六个月的修建,此庵于永乐庚子年正月竣工。
      传说永乐公主怀揣精致宝石,来到这里出家,法号“空空”,闭门诵经修炼。而明成祖为寺赐名“悬空寺”,自此留下千古奇观。
 
 
参见《府谷文史资料第九辑》第43页
政协府谷县第四届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