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黄陵县  >  人物  >  文学教育

孙群才

      孙群才(1935—),男,汉族,黄陵县太贤乡太贤村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被省政府授予中学特级历史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延安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1951年参加工作后在宜君县任教,196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志丹中学任教,1981年在洛川师范任教,1983年调回黄陵中学任教,2002年退休。
      在教学上,他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编撰的《中外历史发展演变》一览表格(折叠式),使古今中外各国的历史演变纵成线索、横成网络,将其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组成一幅严密而完整的历史科学知识体系。针对历史年代繁多冗乱、反复出现、前后颠倒、难以记住这一重大难题,不断总结,潜心研究,编辑出一套具有独创意义的《历史年代熟记法》,在教学及指导高考应考中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科研上,主要论文有《教育也是生产力》《再论教育也是生产力》《历史教学与精神文明》《四化建设与国情教育》等多篇,曾荣获延安地区教育年会之优秀科研论文奖。主要著作为《中学历史考试手册》(与人合编,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系史学界首部历史考试学专著,其特点是将“教学—复习—练习—考试—方法指导”融为一体,且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共寓其中,一直被文科及外语类考生视为日常学习和复习应考之必备工具书之一。
      全身心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宏观理论研究,撰写的多篇有关教育理论、改革开放、反腐治贪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荣获省部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优秀论文奖,在国家一级出版刊物上刊载,并在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进行了广泛交流。《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和《素质教育的七个主要特征》被香港新时代国际文化出版社录入《当代素质教育文集》一书中,并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产业》被收录于《“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集》中,被该杂志聘为重点作者。《贯彻兴国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急切呼唤民主与法制》在1999年全国举办的“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选录《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论坛》一书。《素质教育的八个主要特征》及《浅议广大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之关键》两篇,均获全国性大型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报道》杂志社及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收编于《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一书中。《试论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民族兴衰、国家安危及四化成败的关系》在世界科联系统举办的中文国际论文交流活动中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收编入《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一书中,并通过电子光盘输入国际互联网。《尊师重教与脱贫致富》《重教焉有不尊师之理》《科教兴国,谁兴教育?》《如何做一个21世纪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保证》等论文,在一些刊物上发表。
 
 
参见《黄陵文典·人物卷》
《黄陵文典》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初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