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习俗  >  其他

生育

坐月子:民间生育习俗,流行于境内各地。按传统习惯,产妇不能在娘家生孩子,丈夫不能随意出入产房,接生由接生婆担当。孩子出生后,一般要求丈夫陪夜,以保护母子平安。胞衣深埋于大树之下,或者埋在住所上方(地下),不能让人偷吃。娘家要送来红糖、醪糟、鹿角等,以利下奶;也有的娘家母提前几天来服侍。人缘好的,村里人要先抱主家柴禾在门口烧娃。也有的人给婴儿祖父母脸上抹锅墨或涂红彩。长武讲究临产当月初二三,女方亲娘要携带大锅盔和小孩裹肚,住到女儿家服侍。一般进门先直奔灶房,将大饼扣在锅盖上,用拳头击破,将裹肚从产房窗口抛进去,再进屋捡起来压在席底,称为打锅,祈求母子平安。其所唱《催生歌》云:“天门开,地门开,王母娘娘催生来。一斧砍开阴山门,母子分身生下来。”兴平人在妇女分娩前,先请接生婆(俗称老娘婆)。请入家后,先用白小鸡蛋招待。分娩时由妯娌或婆婆照应,丈夫可在一旁照看,娘家人不能来产房。旧时产房地上堆层柴火,上面放几块胡基,让产妇坐在上面。若能顺产则罢,若难产就要吃几个梨,意取母子分离。婴儿出生之后,若哭不出声,老娘婆就要倒提婴儿双腿,叫着婴儿父亲的名字打婴儿屁股,这样出生的婴儿叫“忌草娃”。婴儿出生后落在产妇身下的柴草上,故叫落草。生下三天后,娘家母亲就来侍候,也有在第五天或第十天来的,一般拿鸡蛋、肉臊子、红糖、醪糟等滋补身体、破血下奶之物。产妇分娩后在家休养一月,门帘上要挂红布条,不让未婚女子擅自入内。婴儿满十天之日,家人为之做十天,满三十天做满月。  

抹黑:民间生育习俗,流行于境内(咸阳)各地。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内,乡邻若见孩子祖父、祖母或伯母、婶子,趁其不备,用事前准备的锅墨抹在其脸上;若被抹者发现后想逃走,便被强行拉住硬抹;甚者,以清油和锅墨抹,其用意是让被抹者不易擦洗。被抹者多为孩子祖父母。

做二十天:民间生育庆诞习俗,流行于境内(咸阳)各地。婴儿出生后,为了减少次数,简化招待程序,民间有将满月和二十天合并处理,为孩子做二十天的习俗。亲戚朋友前来祝贺,邻里乡党纷纷行情。一般赠送一套四色礼(从帽子、衣裳到鞋袜)或几尺布料。近年此俗逐步蔓延,波及城乡。

剃胎发:民间传统育儿风俗。流行于境内各地。旧时小儿满月之后,要选择吉日为孩子剃头。民间选日的口诀是:“初七、十三、二十三,初八长命十五安。”届时邀请善剃发者,轻轻剃之。剃下之发要揉成圆球装入布囊,缝在小孩的背心内。民间认为头发如同血余,血为精气之本,佩带在身,可保平安;也有体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含义。

还愿:民间传统习俗,也叫赎身,流行于境内(咸阳)各地。孩子满月时,为使孩子平安生长,就要给灶神许下一个愿,如九岁送一只鸡、十二岁送一头猪之类,求神保佑。孩子长到十二岁时,标志着孩子由童年进入少年。舅家每年送灯礼节结束,叫完灯。旧时认为孩子从哪个娘娘庙祈讨的,就是哪个娘娘庙的神灵赐予的,要购买一个银项圈挂在脖子上,俗称锁锁。要是满月时碰上干大,就要沿门要百家钱,托众人之福,把孩子牢牢拴住,使其乖乖长大。同时,还要做两个小巧玲珑的口袋,一个封底,一个无底。意思是说孩子将来听到好话,装进有底口袋记下;听到坏话,就装进无底口袋漏掉。家境贫寒的要做红布项圈,用红线打结为记,每岁结上加一枚铜钱,十二岁完灯后开锁时,要在娘娘庙或灶神前谢恩,俗称赎身。时间在腊月二十三灶君升天之日。淳化一带讲究这天杀猪宰羊,设香案,敬灶神,谢娘娘。孩子穿新衣,戴新帽,烧香磕头。众亲友前来祝贺。旧时舅家要带囫囵馍、衣物、皮带、玻璃灯等,而今多带文具盒、书籍、年画、手电、雨伞等,以望外甥成龙。

过岁:民间育儿习俗。孩子满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一般在桌子上放些纸、笔、书、算盘、脂粉、纸制的生产工具等,让孩子去抓。通过看孩子抓什么,来预测其将来的志向。现多讲究合影留念。

爬门坎:民间生育习俗,又称过生日,流行于境内(咸阳)各地。新生儿满一岁时,父母、祖父母都要庆贺一番。亲友们也要登门给婴儿送衣帽、玩具、食品之类礼物祝贺。民间认为过一岁,高一节,犹如爬过一道生活的门槛,故称周岁生日为爬门槛。这一天,父母为孩子做些好吃的,以示祝贺,并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

穿虎头鞋:民间育儿风俗,流行于境内(咸阳)各地。虎头鞋是民间工艺鞋的一种,一般用黄布精心制作而成。因鞋头上绣一虎头,虎头眉中绣一“王”字而得名。俗传虎为百兽之王,可以趋吉避邪。通常用于孩子周岁的生日庆诞。民间以为,小孩穿上虎头鞋可为其壮胆、避邪,也有祝愿小孩身体强壮、长命百岁之意。

生育禁忌: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妇女经期不串门、忌打水。家有孕妇不动土,怕冲动胎身。孩子出生后,切忌第四天和第六天见生人,擅出门闱,以防止四六风。未满月的孩子忌生人出入房间,门口要挂红避煞。忌谈婴儿体重和肥胖,而要说身体健壮。礼泉县流传有《出生破月歌》,其词云:“正蛇二鼠三月牛,四猴五兔六月狗,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鸡儿架上愁,冬月老虎满山游,腊月老龙不抬头。”




参见《咸阳大辞典》第1128—1130页
张英民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