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故事  >  历史故事

于右任烧借据

望着秘书张文生放在案上5本厚厚的赈灾救济表本,书案后秉烛夜读的于右任脸上呈现出复杂的表情。

渐渐地更深夜浓,于右任一页页翻看完表本,透过蜡台上斑斑的烛泪和昏黄的烛光,他的记忆又回到了1929年陕西遭遇旱灾的凄惨景象:田土龟裂,连年颗粒无收,饥饿的人们挖草根剥树皮充饥,草根树皮吃光了,只好靠观音土来度日。逃荒的人们与日俱增,饿殍遍野,有的地方甚至有人吃人的惨象发生。粮价猛涨,米贵如金!原来7块大洋一石(读如担)的小麦居然涨到了27块!然而,在南京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有人竟说三秦没有灾情。于右任悲愤交加,毅然替三秦大地的灾民奔走呼吁。可最后,拨来的赈灾款实在少得可怜,整个三原县才拨给1000多块大洋,这无异于杯水车薪!心怀慈悲的于右任慷慨拿出自己的存款作为救济费救济百姓。

他的存款有限,只好根据不同的情况,酌情列出馈赠数目,由秘书张文生一一送交给灾民本人。前后四五年时间,这些表册、收据和借据装订起来,就有厚厚的5本!秘书又抱来斗口农场的账册请于右任过目,于右任先生轻轻将账簿推开,一时百感交集。

斗口农场是他将祖上留下的田地,加上以公平价格购买的千亩田地,举办的农事试验场,用以实验农事改良救民于水火。购买土地时于右任也进退两难,如果买,怕其他人学他的样子,抢购贫民的土地扩充自己,让贫民失去生活的最后依靠,给国家和社会埋下隐患;如果不买,农场将不能自养,农场的工人就难以糊口。思忖再三,他决定先立遗嘱,后买土地,规避土地集中的隐患。

于右任问秘书:“遗嘱保存可好?”秘书打开三道黄铜锁,取出一卷红绫包裹的纸张,那是于右任亲笔书写的遗嘱原文:“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所有田地,除祖遗外,皆用公平价钱购进。我去世后,农场不管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愿归耕者,每家给以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右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这份遗嘱他曾请长家王尚玺刻石,立于农场第二办公室前面。他让秘书将遗嘱收好,顺口问道:“刻石可有破损?”秘书毕恭毕敬地回答:“完好无缺。前不久,驻在安吴堡的红军将领刘伯承、贺龙几次游览农场,都看过先生手书的石刻,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书法,极为推崇。”

于右任先生听后惊异不已,他在书房踱着步,感慨地说:“人家救民于水火,胸怀博大啊!”突然,于右任停下脚步对秘书说:“赶快烧掉这些表册和收据、借据,不要让我的子孙看见。”秘书以为听错了,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于右任再次催促道:“快烧了吧,免得我的子孙们依此讨债——他们应当自食其力!”秘书依言默默地点火焚烧了这厚厚的五本账簿。



参见《美丽三原》
《美丽三原》编委会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4年8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