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于右任宴请毛泽东

王冠英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中华大地欣喜若狂,家家张灯结彩,竹炮连天,正当全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启用侵华日军总司令、甲级战犯冈村宁次,妄图独吞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准备重新挑起内战。战后的中国又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

蒋介石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战烽火中获得空前的发展壮大以及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也由于运兵部署与占领前沿阵地仍需要一段时间,全面内战的准备没有就绪,所以他摆出和平姿态,于1945年8月14日至8月23日,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商谈国家大计”。毛泽东洞烛其奸,对蒋介石葫芦里装的什么药看得一清二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实现和平的真诚愿望,避免内战,也为了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揭露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昭大信于天下,化戾气为祥和,毛泽东主席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飞往重庆。

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将军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8月28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延安机场,告别了前来送行的群众,然后乘机起飞。

8月的重庆,平素雾气缭绕,潮湿闷热。但这天阳光普照,晴空万里。在九龙坡机场,欢迎的人们期待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的到来。他们中间有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重庆《新华日报》社的同志们,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将军、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副秘书长雷震,还有各党派负责人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谭平山、冷御秋、黄炎培、郭沫若诸先生,有中外记者几十人。3时45分,专机降落了。机舱门打开后,王炳南同志首先登上飞机,向毛泽东报告迎接人员的名单。在周恩来同志的陪同下,毛泽东雄健魁伟,神采豁朗,一边走下飞机,一边挥动右臂,含笑向欢迎的人们致意。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应中外记者之请,毛泽东主席随即向新闻界发表了书面谈话,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他说:“本人此次亲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于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

毛泽东亲临重庆,这一惊人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不仅震惊了全国,而且震惊了世界。驻渝中、外记者纷纷发出专电,报道毛泽东主席抵渝盛况,盛赞毛泽东的伟大气魄和惊人胆略,盛赞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于右任先生对毛泽东来重庆更是欣喜若狂。早在1924年1月20日,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于右任就认识了毛泽东。他积极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并和廖仲恺、谭平山、李大钊、毛泽东等18人共同参加了章程审查委员会的工作。他竭力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革命三大政策,明确表示赞成和积极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事,会前就曾提出“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著名论断。国民党“一大”胜利结束后,于右任等奉命回沪,参加重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并且担任了工人农民部部长,与共产党派到那里工作的毛泽东、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等密切合作。他对毛泽东的才华、主张非常敬佩。

于右任先生是一位热诚的爱国主义者。抗日一战争胜利后,他百感交集,兴有中发,随即伏案挥颖疾书道:“万家爆竹通宵,人类祥光乍晓,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不老!”又书日:“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中华民族相贺,王道干城是我。”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人民反对内战,迫切渴望和平建设。于右任痛定思痛,审时度势,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生民之疾若,认为中国再也不能打内战了。他反对分裂倒退、渴求和平,盼望国、共两党能够继续再次谈判合作,和平建国,使中国成为独立、民主、自由的新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兴旺发达,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来到重庆,他认为是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祥和之气。

毛泽东到达重庆的第二天,在蒋介石官邸林园开始进行谈判。可是蒋介石集团对谈判毫无准备,并提出国共两党“没有内战”等谬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谈判的必要性。毛泽东当即据理反驳说:抗战8年,内战是没有中断的;要说没有内战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戳穿了蒋介石在声称没有内战的烟幕下,积极准备内战的伎俩。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中共方面“苟能求全,不惜委屈”,作了让步。而蒋介石却要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共交出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斗争是相当激烈的。毛泽东在周恩来同志的陪同下,除参加谈判外,广泛地会见各界人士。先后会见了民主党派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还会见了妇女、青年、工商界、文化界等各界知名人士,阐述了中共关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亲自同国民党的各种人物接触,包括跟顽固派头目打交道。8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伴随下,从郊区蒋的林园官邸返城,分别拜访宋庆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逊适外出未见。晚上,张治中将军在曾家岩私邸桂园设宴毛泽东偕中共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于右任、孙科、邹鲁、叶楚伧等也应邀作陪。于右任即席敬表了高兴庆慰之忱,并深有感触地说:“中共的立场是得人心的,国民党再一意孤行,坚持独裁专政,会招致全国人民的反对!”席问,宾主甚欢。9月3日下午3时,毛泽东由秘书王炳南陪同,再次登门拜访于右任,并往晤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白崇禧将军和吴稚晖等人。当他们走到陶园于府时,守门人答称蒋先生正在于家作客。毛泽东便提议先去看看住在同一大院里的戴季陶。这位蒋氏的忠实谋士和“智囊”,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主席会亲自去看他,见面时神情局促不安,诺诺连声,就好象无地自容似的。他们从戴府出来后,又回头去访于右任,在小道上贴面碰到正要去看戴的蒋介石。蒋忙问:“毛先生要去哪里?”毛泽东却巧妙地答道:“我刚才去见了戴季陶先生。”蒋氏立时一怔,随即又强露笑容,连声说:“好,好,见见好,见见好。”两人遂分道而行。到了于府,于右任异常兴奋,与毛泽东畅谈不已,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于右任先生对毛泽东两次亲临拜访,感到莫大的鼓舞和欣慰。为了表达自己力赞和平、反对内战,支持国共两党今后长期合作、和平建国的诚意,于9月6日在监察院特设午宴,隆重而热情地款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等人。丁惟汾、叶楚伧、陈立夫、张治中、张群和邵子力先生出席作陪。

席间,宾主频频举杯,气氛热烈,评说时事,接谈融洽,都互相表示了良好的祝愿。毛泽东和于右任先生即席论诗,语言幽默、温文尔雅、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于右任先生对毛泽东、周恩来超人的胆略,大无畏的精神和和蔼、亲切、谦逊、诚恳的态度钦佩不已。他盛赞毛泽东《沁园春·咏雪》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寄托遥深,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激励后进。毛泽东笑而答道:何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启发人之深也。原来于右任于1941年5月游甘肃榆中县兴隆山时,饱览了这里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拜谒了成吉思汗陵柩和观看了西征戈矛遗物,又阅读了成吉思汗逝世前下过的诏书以及统一建立元朝的决心。遂挥毫写下了《天静沙·谒成陵》词:“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侵略中国,大半河山被日本鬼子占据,抗日战争正处在艰难的相持阶段。于右任敬佩成吉思汗的英雄气概,借成吉思汗的英灵鞭策国民党,自己表示驱逐日本侵略者,恢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决心。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右任忠诚不渝地拥护和平建国很赞赏,称赞他是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

宴毕,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3人访晤居正,参观中正学校、中央大学校址,又往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寓所访柳亚子晤谈。适邻居卢子才之子国琦,以纪念册索题,毛泽东欣然题赠:“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周恩来题:“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王若飞题:“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柳亚子:“国琦小友纪念册,润之、恩来、若飞都有题字,余亦随声。”他为作七绝一首:“兰玉庭阶第一枝,英难崇拜复何疑。已看三杰留鸿爪,更遣髯翁补小诗。”晚,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赴宋庆龄宴会,会后访苏联大使彼得洛夫。

国共两党的代表经反复折冲樽俎,备历艰辛,终就一部分问题达成协议。10月10日,双方代表团在桂园共同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次日上午,张治中将军陪送毛泽东主席飞往延安。此后,于右任在重庆同王若飞等继续保持着友好的交往。



参见《咸阳文史资料》第7辑第95—10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4年3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