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西安事变”前后三原学生的救亡运动

陈述之

三原素称渭北的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县城内就有六所中学,一所大专院校——山西大学。由于文化教育发达,学生云集,因而学生运动在三原从未间断。从“五四”运动开始,凡全国性的大规模运动,三原学生无不响应。西安事变前后,三原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更加突出。

1931年,日寇占领我东三省,激起了爱国学生的强烈愤慨,三原学生界成立了“三原学生抗日救国会",其宗旨是宣传抗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尊心。为了宣传抗日和筹措宣传经费,学生抗日救国会在县城开游艺大会,向各商店散发“红票”(戏票)。而三原县商会会长王鸿运不但不予协助,反而令各商店:“不得捐助学生抗日救国会分文经费,倘违者即罚洋十元。”王鸿运的这种行径,使学生非常愤怒!抗日救国会在城隍庙召开大会对王鸿运进行说理斗争,会后将王推向大街游街示众。同时又把王鸿运告发至陕西省政府,要求对王严加惩办。陕西省政府基于学生的正义要求,不得不指令三原县县长“即行依法妥议罚办"。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消息传到三原后,首先响应的是学生。他们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当时三原街头到处张贴着“联俄、联共一致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拥护张、杨两将军的八大主张!"等标语。

为了更进一步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救亡运动,三原学生于1937年2月成立了“三原学生救国联合会"。联合会请由上海来三原的著名爱国人士张语还作时政演说。随后,在西安读书的三原籍学生张建民,王思纯、程金云回三原帮助三原学生救国联合会成立了救亡剧团。剧团设在省立三原女子中学,排演以抗日为内容的话剧和小节目。救亡剧团在县城公演了三天以后下乡开展宣传活动。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西北青年救国代表会,三原学生救国联合会选派张志诚、李凤英、冯永吉为代表前往参加。会后,把党关于抗日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三原学生当中。随即在城镇和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工作,宣传鼓动民众抗日,支援前方将士,各校同学联合组织宣传队、歌乐队,演话剧、写标语、散传单、募捐,欢送慰劳出征将士,为伤病员代写信、缝被褥等,把抗日救亡工作在三原城乡和附近各县搞得热火朝天。

为了学习革命理论,增强抗日救亡本领,党在泾阳安吴堡办了青年训练班,三原各中学的进步学生纷纷参加,其中省立第三中学的学生为最多。在这为期半月的轮训中,同学们学到了革命理论,懂得了抗日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树立了爱国思想。此后许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有的到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去。当时,阅读革命书刊,积极参加抗敌救亡活动,议国事、谈理想,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青年学生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三原学生的救亡运动,到1939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党领导的抗日组织民先队、西救会被以非法组织宣布取缔,抗日救亡运动一时陷于停滞状态。然而正义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就在这时不少三原学生冲过封锁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35—3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