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回忆

回忆六十年前三原学生的革命活动

王谦益

1925年后,三原县城关地区有渭中、师范、三职、县中、女中等中等学校。渭北各县的学生多来此上学,三原成为渭北文化、教育中心。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传开,宣传刊物大量发行。


先进组织的建立与革命活动的开展


1924年,由上海来陕的李子建,受团中央的派遣,在三原建立组织。他首先在各校联系进步青年,倡议成立“渭北青年社"。在渭中、师范、三职等校分别成立了“青年社支部"。接着发展到泾阳、高陵、富平等县,共有社员二百多人。1925年2月19日,在渭中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章程,选出赵宗润为书记,贾怀庚负责组织,王之鼎负责宣传。社员中有严木三、亢维恪、赵文鳌、王鸿俊、王谦益、郝义、刘旋、庞诚斋、程士诚、马文宪、王爱玉等。青年社成立后,首先在各校成立学生会,并编印《渭北青年》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促进学生革命活动的开展。

1925年2月1日,由王肖德主持,在赤水镇召集先一年转入三原师范的团员姚志哲、薛应选、杨纯德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原支部,姚志哲任书记。同年2月23日,李子建依照团中央指示将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扩大团员,成立团三原特支,仍由姚志哲任书记。同年冬中央陕甘特派员吴化之来三原工作,因受中共豫陕区委委托,在建团的同时建立党组织,把一批优秀团员转为党员,成立中共三原特支,张安人任书记,贾怀庚负责组织,王之鼎负责宣传,王爱玉任妇委,党、团特支都归党、团中央直接领导。这时团特支支部书记改选为赵宗润。党、团组织建立起来以后,使学生革命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加陕西学生驱逐军阀吴新田活动


1925年,北京政府派吴新田为陕西督军。吴是直系军阀,反对革命,贪污腐化。这年五月上旬,吴新田部下在西安与省立一中学生因踢足球发生冲突,开枪打伤学生。由共产党员魏野畴领导学生奋起反对,实行罢课,并召开群众大会游行示威,反对吴新田暴政。吴派军警镇压,又打伤了学生五十余人,于是激起全省学生的愤怒,掀起了驱吴浪潮。各校学生纷纷集会声讨吴新田的罪行。榆林学联也发表驱吴宣言。吴对学生极端仇视,严厉镇压,搜捕领导人员,逼使学联不得不离开西安。五月二十日魏野畴带领西安学联负责人张秉仁、张含辉、张金印、高克林、师寿命等来三原,在渭北中学设立指挥机构,以三原为大本营,会同渭北学联张安人、亢维恪、贾怀庚等人,共同领导驱吴运动,并派代表去富平、泾阳、高陵等县进行宣传。当时靖国军首领胡笠僧、杨虎城、曹俊甫、田润初等都起来响应,打起反吴旗帜,一致反对吴新田。

当时三原数千学生在学联的号召下,齐集城隍庙大殿前开群众大会,由渭北学联负责人张安人主持。西安学联代表张秉仁讲话,声讨军阀吴新田的罪行,并发表了驱吴宣言。会后由师范同学赵宗润主编《三原评论》定期印出驱吴宣传文章。地方一些开明士绅和工商各界人士也都极力赞助,于是掀起了反吴运动的新浪潮。

为统一陕西学生革命运动的步伐,党组织决定由魏野畴主持,于7月17日在三原召开陕西第一届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参加的有陕北代表刘志丹,西安学联代表张秉仁、张含辉、张金印等,渭北学联代表张安人、亢维恪、赵宗润、王之鼎、贾怀庚等以及其他各地的代表。会议通过声援西安学生反军阀斗争的决议,要求各县学联统一行动,一致罢课,开会游行,扩大驱吴运动,并保护学生的利益。又成立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行机构,选出张安人、张秉仁、张含辉、高克栋、张金印等为省学联负责人。

省学联为促进驱吴运动在军队中的影响,派张含辉、高克林代表省学联去潼关欢迎国民二军李虎臣部入陕参加驱吴运动。吴新田在陕西学生和各界荤众的有力打击下,终于动摇了统治地位而垮台。接着李虎臣由河南入陕,7月18日陕西学联返回西安。


在渭中举办青年干部暑期讲习会


渭北中学校长郝梦九,思想进步,自任校长以来,敢于接纳共产党人策划工作,先后聘请很多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任教,如请杨明轩教教育学,杨晓初教数学,张耀斗教英语,赵葆华教生物,熊文涛教文学,韩卓儒任舍监。此外,还请刘继曾、关中哲、李子建在渭中任教。1925年,魏野畴、耿炳光、王街德等都先后来渭中讲课或商谈工作。中央特派员吴化之来三原视察工怍时,就住在渭中。当时渭中人才荟萃,成为渭北以至全省学生运动的中心。

1925年暑期,西安学联与渭北学联商谈决定举办暑期讲习会,培训青年干部。参加者有各校党、团员、进步青年和学生会干部,共七十多人。开设的课程:魏野畴讲社会发展史,赵葆华讲达尔文进化论,熊文涛讲农民运动,李子建讲革命文学。刘继舍、关中哲、耿炳光、王尚德等也都曾任课或讲话。魏野畴还利用晚上乘凉时间给学员教唱革命歌曲,特别是《国际歌》教唱得宏亮雄壮,对学生鼓舞很大。学习完毕后,不少学员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党的骨干力量。

渭中青年社支部,还出有刊物《渭中》,宣传革命思想,介绍马列主义知识。办了几期后,因在刊物上指责二军岳西举而被查封,校长郝梦九也被囚禁了一年多。


第三师范学生驱逐程鼎臣运动


陕西省立第三师范校长程鼎臣,留日学生,思想守旧,对学生运动非常敌视,尤其对新思想的宣传,严加限制。而学生在新形势的激励下,常阅读新报刊杂志,常接触先进人物,如李子建建团、吴化之建党、魏野畴全盘指导工作期间,都经常来校,有的作报告、有的讲话,也有的指导文体活动等,对学生印象很深,启发很大,使许多学生接受了新思想。

1926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成立纪念日。党、团组织决定由学生联合会召集各校学生在渭中开纪念会。但校长程鼎臣不允许参加,并说:“这是外国的事,不许去开会。"可是学生坚决要去,由赵宗润带队到渭中参加了大会。大会由:长中哲、赵宗润主持,并讲了纪念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会后,程叫赵谈话,程问:“不叫去开会,为什么带同学去呢?"赵说:“巴黎公社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应该纪念。”程说“学校不许去开会,你不听命令自行带队出去开会,是违犯校规,应该开除。"赵说:“这是学生会决定的,我个人不能作主。"彼此争论不休,一至吵闹互骂。程最后还是出了开除市告。学校党,团和青年社、学生会共同商议决定:反对开除,赵不离校;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质问程鼎臣;如不收回开除命令,就赶走程鼎臣。遂即召开学生大会,请程到场答复。学生提出:“开除赵宗润没有理由,应收回命令。"程答:“不能。"学生喊出:“打倒程鼎臣!驱逐程鼎臣!"有几个大些的学生上去拖着程鼎臣出了学校,让程自己回家。驱程后,学生就组织“驱程大同盟",负责领导这一运动。同时印发了驱程宣言,分送各校和学联以及有关机关单位,阐明真相,以取得支援。当时还编印《驱程简报》,报道驱程进展情况。这些做法得到了各校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学联负责人张安人和渭中党、团负责人贾怀庚,经常来校询问情况,拜提出要加强团结,严防程的分化利诱。

程鼎臣被驱逐后很不甘心,企图反扑,就利用亲信,为自己作护卫,戴着墨眼镜来到学校。驱程学生严阵以待,不等程坐稳,就到楼上教室,问程答复质问。学生问:“为什么不准开巴黎公社纪念会?"程答:“这是外国的事。”学生说:“外国有价值的事也可以纪念。"程未答。学生又问:“为什么开除赵宗润?"程答:“违犯校规。"学生说:“参加大会是学生会召集的,与赵宗润有啥关系?”程未答。学生又说:“你不看目前形势,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联合苏俄共同革命。而你为什么,这样仇视共产党,反对马列主义?”程答不出理由。学生们高喊:“逐出学校!"几个学生就向前一拥,又将程赶出了学校。

程见反扑不成,又出诡计,在学校拉出一批非逐程的学生,借用城隍庙东道院开课。同时在学生中组织“非驱程同盟”。企图分化学生组织,瓦解驱程派,以达自己回校的目的。但驱程的学生很坚决:一面在校采取自学方式学习;一面坚持驱程到底。为了在校内搞好自学,由学生广泛征集各类书刊杂志,分类摆在一间教室里。其中有社会科学书刊,如《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马克思主义浅说》《列宁的少年时代》《俄国的十月革命》《少年国际》《新青年》《响导》《中国青年》等书刊,也有自然科学的书刊和数、理、化方面的学习材料,还有北京、上海等地出刊的各类报纸、杂志等,每天定时开放阅览。学生阅览时记有笔记,写心得,有了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数月以后,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见闻有所增长。

正当非驱程派在校外上课时,一天,三原学联召集各校学生在城隍庙开群众大会,声援驱程运动,驳斥非驱程派的分裂活动,并对中立派学生进行耐心说服,使其回到驱程方面来。会上,贾怀庚作声援讲话,张安人也讲了话。同时,还把非驱程派学生召集到场作答复。讵料,天气突变,雷雨交作,一下把开会的群众冲散了,大会无结果而终。

到这年七月间,镇嵩军围攻三原。战争一发生,外县学生各自回家。驱程领导人员和一部分学生仍留学校,与城内学生密切联系,严防程乘机进校,拜观察时局演变。但这时学生的迫切任务是反围城斗争。三原学联已发表了宣言,反对镇嵩军围攻西安、三原,伤害无辜群众,促其迅速撤兵,安定局势。并在守军中作形势宣传,激励军营士气。又随时协助城防工事的劳动,以坚守城池。

在反围城斗争期间,程鼎臣自觉地位不稳,蛰伏家中。到第二年开学时,校长已换成了王曦亭。

驱程活动从三月开始,到七月围城,整整坚持了四个多月。由于党、团的领导,有各校的支持,有学联的援助,与程鼎臣进行了好几次说理斗争,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120—129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