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增成
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第二天我们关中八一剧团随地委来到三原。不久,改为三原分区文艺工作团。在抓群众性的演出宣传辅导工作中,我和宋彦肖、王伯芳等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三原团县委和三原市团工委组建的学联剧团排导秧歌、霸王鞭和戏剧节目。学联剧团是由省立三中、女中、工职和县中等一群怀着饱满革命热情,团结友爱、同求进步、朝气蓬勃、吃苦耐劳、热爱文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不计个人得失,年龄最大18岁,最小14岁,平均不到16岁的青少年男女学生、小学教师组成的业余演出团体。
三原学联剧团,名为剧团,实际上是学生业余宣传组织。剧团设团部、秘书、剧务股、总务股、演员队、音乐队、基层小组,最多时50人,最少时10余人。剧团设临时团支部,党小组由三中党支部领导。剧团领导由选举产生。李民生、李群芳、樊明经、侯明孝、张润民、杨璀、支开运、刘存华、余健民等,先后担任过正、副团长和股长。这些领导和蒙福地、杨全民、于文涛、王冀北、汪东庄、刘昌照、冯淑和、刘锋、程雯,李翠霞、薛巧云、吴炳惠等,既是主要演员,又是组织者。他们大都是能歌善舞、会拉爱唱的多面手,有的还因需要男演女、女扮男的演出。
剧团选排节目,学习革命的文艺传统,先从内容健康着手,选解放区曾演过的现代戏剧和歌舞节日,再选群众喜爱而无害的古代小戏,按个人的特长安排:会演“选戏”,善唱“选歌”,能跳“选舞”,剧团上演有眉户《劳军》《赵满堂上吊》《大家喜欢》《睁眼瞎子》《一朵红花》《妇纺》《姑嫂争先》;歌剧《军民一家》《白毛女》《阴谋》《保卫村政权》《送夫参军》《兄妹开荒》《牧童山歌》,陕西方言话剧《模范农家》,秦腔《走雪》《走南阳》《双下跪》《苏武牧羊》《进宫背舌》《诸葛撑船》,独唱、舞蹈《翻身道情》《王大妈要和平》等。逢节日与县、市开会,就在东操场或城内戏园子演出。寒假、暑假,在团县、市委领导下,背上戏衣、锣鼓下乡演出。吃住在农民家,足迹走遍三原全县。就是泾阳、富平、耀县临近的乡镇,也留下三原学联剧团的美名。其中《劳军》《大家喜欢》《牧童山歌》《军民一家》《模范农家》《睁眼瞎子》等节目与演员吴炳惠、李群芳、薛巧云、支开运、余健民等最为群众欢迎和喜爱。剧团多次受到地、县、市上表彰,1950年秋冬,剧团还选派代表光荣的出席了西北文代会,并在大会发了言。1953年暑假,因同学大都升入大学、参军、提干而解散了。
三原学联剧团,一群学生娃的业余演出团体,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初解放时的城乡安定局面,使经济很快恢复,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建设新中国、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排出了50多个富于教育意义和娱乐性强的节目,坚持长达四年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演出,一没有向政府要钱(因一切用品是自制或借用的),二没误功课作业(有的己成为各方面事业上骨干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学联剧团,为三原文艺发展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使人们永远怀念。
今天,全党、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三原学联剧团以演出教育人,同时也教育学生自己,确立革命的人生观的做法,在当前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精神的活动中,尤其应该提倡。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8辑第183—18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