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焕明
1926年2月刘镇华率领镇嵩军侵入关中。5月上旬,令所部梅发魁师长率姜明玉等三个旅,会同投敌的麻振武、缑章保部分人马,共一万多人,扑向三原而来。守卫三原的田玉洁部和甄寿珊部分别在田市、徐渠桥、申家堡等外围抗击来犯敌军,在力挫敌人凶焰后,遂全师退保三原县城。
三原城防的布置是:国民三军的李子高旅、王保民营防守北城;甄寿珊所部的姚振乾旅驻防西关、西郊一线,重点是保卫西关;党玉琨、韩秃子率兵镇守东关及东郊临履堡一带;田玉洁部的王绍猷旅驻守南关及河漕一线。当我军为确保县城,退入第二线后,敌军乘胜迅猛前进,于是梅、麻等敌军全部到达三原近郊,对县城形成包围之势。东线的临履堡,城东南的河漕堡均一齐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战。临履堡位于清峪河南岸,可以鸟瞰河谷两侧,为控制南北两城的桥头阵地,故镇嵩军对之进攻尤为激烈。党、韩两团长为了确保阵地,不时鼓舞士兵拼死抗击,因敌方兵力雄厚,且有重孢助威,为了确保县城的安全,遂下令退守东关。临履堡一失守,东线敌人立即配合南线敌军,拼力向河漕猛攻,王旅不支退出。但郭营长仍在固守着他所担任的北部防线,并有力地激励战士们为保卫尺寸土地,浴血奋战。达时敌军则趁我守军大都撤退之机,集中兵力汹涌的向郭营长迅猛扑杀,致使在孤军奋战中的郭营长阵亡。该营士兵退回南关城下,达才察知营长遗体倚在河漕堡中。一声吆喝,该营士兵不约而同地勇猛冲入河漕,虽只数十人,但其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迫使敌兵惊慌退却而将郭营长忠躯取回。
敌军在东、南两线取得胜利后,又即驱兵向西郊迅猛进攻,以便全面包围三原南部城郭。姚振乾旅长察知敌情,于是将精兵埋伏在西泰、西鳢一带,以待敌人。果然敌兵汹涌扑来,陷入我方的射击圈内,伏兵猛烈向其扫射,敌军前后挨打,伤亡惨重,只得慌忙退走。虽然达时镇嵩军直逼三原城下,但因此一战,严重地摧折了敌人的凶焰,而极大地鼓舞了我方力战强敌的意志,从而形成暂时相持的局势。达时,敌方过河进攻北城的王旅,在李子高、王保民部队的英勇抗击下,未能取得一点进展。敌人为了加强对南城的进攻力量,将王旅调回东线,于是北门外无有敌踪,物资交流,畅通无阻。
经过交战,攻守双方互有胜败,但刘军兵多械足,陕军与之相较,人数既少而弹药奇缺。田玉洁总指挥与诸将领及知名人士研商,分析了敌我当前的具体情况,根据广州革命政权的军事实力的日益壮大,决定固守侍援。大家研商结果,决定实行军民联防,民众应办的事:一、白昼由街巷居民轮流派出青少年,登城担任臁墼,使士兵得到充分休息;二、天将黑时,由各户挨攻提玻璃油灯吊挂在城堞上,以利防守。我当时是家中和舅家专干达两件任务的人。在围城期间,学校都放了假,城墙上担任昧望的,大都是小学的先后同学,在城墙上跳跳耍耍,非常活跃。久之,和城外东军(当时对敌兵的通称)也搭上了话。他们觅: “对娃娃学生不开枪,不要害怕。"东军在白天不攻城,到了夜晚,就抬上云梯,攀登城墙。我军缺乏弹药,可巧东军射进城内的大炮弹,日数十枚,都不开花(据说这些大炮弹是山西阎锡山供给刘镇华的)。由贾小侯将这种炮弹内的火药挖出来,制成带穗炸弹,成为守卫城池的重要武器。这时什么地点落下炮弹,就由青少年传递信息,将炮弹送到火神庙内设立的制造火器的兵工厂,厂内专挖取火药。制造炸弹则在东关八蜡庙内,庙内翻砂造弹党,蔗穗由绳铺工人制成送来。
敌人攻城的主要工具是云梯,它是用二丈多长的小叶杨树作主杆,从两侧相间安装上长约五寸均脚踏木橛。敌人是利用夜晚抬上这单干云梯,奔至城墙下,将云梯立放于堞垛下,藉以攀登城上。我方的对策是用绳吊下个蘸上煤油的棉花团点燃并在花团下系个砖头,吊在城墙外壁半腰,达样即可看清敌人的动向,俟其接近城壕时,就用带穗炸弹掷炸。敌人靠近城墙根时,或者敌人已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了,则用棉花包蘸上煤油点燃,顺云梯滚下,既可烧退正在登梯的敌兵,也可烧毁云梯。敌军每隔几夜总要从事一次登城仰攻之战,可是就在达两件土制武器的防御下,都以失败告终。
指挥部为了安定人心,每三日贴出手写的《战报》数纸,分别张贴在四个内城门的墙壁上。每当《战报》一贴出,即聚集着许多人。在十月中旬的一天,围观《战报》的人群里,忽然爆发出震憾人心的喊声:“于右任总司令到了乾州!”接着欣喜若狂的人们,四散着奔走相告。顿时,沉寂的三原城欢腾起来了。一个难忘的日子一十月十二日(农历九月十九日),镇嵩军退兵而逃,三原解围。奠如邑人所咏:“髯翁挥师荡寇妖,缑死麻走刘败逃。清河两岸欢声动,直把秋日当春朝"。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92—9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