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小传

张文远烈士

郗琴媚


张文远,原名郗天佐,曾化名江北。1920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陕西省华荫县南落村,由于父亲郗亟轩长期在三原做药材商,遂移居三原。

1935年张文远从三原管家巷小学毕业,入三原中学秋二七级乙班学习。在表兄李连壁进步思想影响下,张文远参加了民先队,是民先工作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的积极分子,主演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进步剧。他还在学校的地下党领导下,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压制学运和迫害教师的斗争。

1938年7月张文远从三原中学毕业,经中共三原县委书记周芝轩推荐,中共陕西省委批准去延安学习,同张文远一道去延安的共10人,即狄子才、涂洛克、雷阳、王柏柱、何迎庆、蒙照林、刘锈、张效忠、赵希俊等。狄子才是带队的党员,大家组织起来,自筹路费,步行到延安。7月下旬由中组部介绍张文远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此地化名为“江北”,并于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随“抗大二分校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不久被分到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工作。”

1940年底,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和文艺宣传水平,经组织介绍到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张文远同志非常活跃,他不仅能唱会演,还是学校唱歌的指挥;学习上他刻苦努力,在得虐疾没有药治疗的情况下,披着大衣,半躺着坚持听课。学习期间他的文艺作品曾获晋察冀边区学校联一等奖。他有远大的抱负,当与一位女同志谈论到成家的问题时,他们都说:“日寇未除,何以为家?抗日胜利后再说。”

1942年联大缩编,张文远同志坚决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区做开辟工作。1942年1月晋察翼三分局派他到平北地区河北省的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出任八区区委书记。在此地他随母姓,化名为张文远,活跃在东山、北山一带。

东部北部山区很少有干部来,原来仅仅设了几个交通站。张文远同志在敌后的敌后密秘地进行着工作,在恶劣的环境里战斗。为了活动方便,他化装成收买山药材的商人活动在各村,有时白天到山上躲避,晚上进村工作。有时隐蔽到堡垒户的密秘房间或天洞里进行工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同敌人斗争。张文远同志单身一人首先来此做开辟工作。后组织陆续调来了温玉贵区长及财粮助理员马辛民同志。因为张文远同志多才多艺,机智勇敢,且平易近人,所以群众都非常爱戴他,他是这一带贫雇农的知心朋友,患难中的带路人。1942年7月他在常家堡发展了冷天贵入党,接着又发展了11人入党,同月建立了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由冷天贵任支部书记。这年冬天在反扫荡斗争中,区长温玉贵负伤,助理员马辛民送温区长回分区治疗,北山就又剩下他一个干部,但他并未退缩、害怕,历尽千难万险,硬是把这个区的工作坚持下来了。他是宣化县城东城北根据地的开辟者。

1943年龙(关)、崇(永)、宣(化)联合县成立,张文远同志由原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八区区委书记,改任四区区委书记兼抗联主任。他党性强,对党分配的工作,从来不讨价还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敌斗争勇敢机智,经常一个人到敌占区宣传组织群众,开展党的工作。一次县武装工作队配合他们发动群众,拆葛峪堡城墙,以便我党的干部不经过城门就能到堡内开展群众工作。葛峪堡是个比较大的村庄,有二百多户,离敌人据点常峪口不过七八里路,这个村庄由于去的少,工作很虚弱。当城墙拆了几个口子后,县武装队就转移到其他地方活动。张文远因是四区的领导就没有离开该堡,晚上,由于特务陈洪秉到常峪口伪警察署告密,翌日清晨,一辆拉谷草的大车,从四边沟里走向葛峪堡,后面跟着二十多个空行人。在墙上担任警戒的人刚从清晨的浮雾里看见大车,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问话,那些跟在车后的便衣警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车内抽出大枪来,从城外爬上城墙,留几个把守城门口,其余的在城墙上乱打起枪来,企图惊动城里人,等发现目标后再追捕。张文远等人听到枪声,马上往外跑,从城墙跳了下来,奔向台子梁山地,由于坡太陡,同时越过山城还必须通过一条小海,在敌人的紧急追赶与密集的枪弹射击下,张文远同志身负重伤。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他为了保护其他二位同志安然脱险,就下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心,以命令式的口气,让张、黄二同志突围,并把手枪文件交给了他们,自己只留下几颗手榴弹,与敌人进行搏斗。张、黄二同志在他的命令下含泪突出重围,在很远的山地,还望见他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直到最后还隐约听见他向敌人大声呼喊“上来吧,我的手榴弹打光了”。当敌人冲上去后,又听见一声巨响,敌人又倒下数名,在此时间约有四五分钟未闻见枪声,敌人也不敢进攻,这时他们再也望不下去了,只有抱着复仇的决心而离别。事后,据说张文远同志当时还未牺牲,由于流血过多昏迷过去。敌人把他抬到常峪口,伪乡长认出张文远。敌人以为捕捉了一个区委书记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等把伤养好,送到宣化县城里去还不是一个大功绩吗?张文远同志由于流血过多已昏迷过去,等清醒过来时大骂敌人:“你们是不是中国人?有没有中国人的良心?甘愿做亡国奴吗?……快给我一点凉水!”敌人在他大骂下终于给他喝了凉水,张文远同志就这样英勇不屈的牺牲了。残暴的伪警察,把他的头颅割下,吊在常峪口西城门口。敌寇的残暴吓不倒群众,更加激励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张文远同志牺牲后,平北地委和专署曾发文将葛峪堡改为文远堡,并立碑以志纪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尊严、共和国的春天,让我们珍惜她,捍卫她吧!

(摘自《三原党史通讯》总第77页)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10辑第75—8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3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