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现代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强国,更于文字之改进,不遗余力。传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事虽细,可以喻大。且今之所谓器者,乃挟之以与各国各族竞其优劣,观夫古今民族之强弱,国家之存亡,天演公例,良可畏也!然则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吾国草书之兴,以草篆草隶为权舆,秦汉以来,其用日增,其法日进,其称日繁,约而言之,可成三系。
一曰“章草”①,解散隶体粗书之者也,其为法: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当时作者,实有远见。所惜创业未竟,而定型遽成,以致不能进步!汉张芝,吴皇象,晋索靖,皆一时领袖。张书遗迹渺然,但可于两汉遗简,想像神采,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出师颂》,可谓章草范本,然全体繁难之字,简单化者不过十之三四,其于赴急应速之旨,固未达也。
二曰“今草”②,继章草而改进者也。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多,使转之动益敏,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者,最为得之。虞世南云;“王廙、王洽、逸少、子敬,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以王氏之多才,为风气之领导,景从既广,研讨弥笃,一字组织有多至数十式如《阁帖》所示者,创作精神之惊人,可以想见。或谓当时作家,自矜博瞻,故生变化,以竞欣赏,实则流传笔札,皆为试验之作,未及检安耳!陈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盖有志于统一体制。以利初学。而唐以功令取士,干禄字书,应运以作。草书遂离实用而入于美艺矣!唐太宗尤爱《兰亭序》《乐毅论》,故右军行楷之妙,范围有唐一代,《十七帖》之宏逸卓绝,反不能与狂草争一席之地,虽有孙过庭之大声疾呼,而激流所至,莫之能正!
三曰“狂草”③,草书中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一以诡异鸣高,以博变为能。张颠素狂,振奇千载。《肚痛》《自叙》,可为代表。一笔草,连绵草,古虽有之,而成系统,开脉流,实自此始。散氛埃于大地,而日挥毫落纸如云烟,亦可异已!然其组织之巧,用笔之活,于法理变化,多所启发,且如素师晚年合作,矩镬慎严,其贡献之大,唐以后作家,远不逮也!
昔汉章帝、魏文帝,诏令草书上事,唐玄宗敕补《草书要领》,宋高宗手书《礼部韵宝》,明神宗特颁《草韵辨体》,此帝王提倡之著者也。传晋王操之书《秘阁草韵》,宋有《草诀百韵歌》,金张天锡集《韵会》,明范叔明集《草决辨疑》,朱学古集《草圣汇辨》,清梁民宪著《草字纶》,潘廷侯摹《正草字典》,陶南望辑《草韵汇编》,石梁集《草字汇》,汪由敦编《草诀偏旁辨疑》,窦心泉集《和草诀百韵歌》,鹿泉山樵书《千字文辨疑》,李云麟补刻《草书要领》,顾新亚选《草书习字贴》,王世镗辑编《藁诀》,此学者推进之力者也。细绎草书历史,研究者一时比一时加多,提倡者一代比一代积极,既增高其地位,复优遇其作家,更颁布丰伟之官书以资摹习,贡献形联之歌诀以便记诵,运用国家至高之权力,以为表率,汇萃历代草圣之英华,以备参证,凡所谋以推广之者,可谓至矣;而终难深入民间,以宏其用,甚且适得其反者,此何以故?客观之原则不足,系统之组织复疏,斯难以坚天下之信,满天下之望,唯有弃之而已!
总上以观,则我国草书历史之悠长,书家创作之艰难,与历来推而不行之原因,可以知矣。但以社会需用之迫切,与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宝,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无形退化,非特不能应天下之变,巩将发生极端之动摇,有与所载而俱坠之虞!然则光大以永其传,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
余不自揆,时以改进此事为念,初因学力不足,不敢问世,继以南北奔驰,无暇兼顾,遂迟迟至今!乃草书社成立,赖诸同事之助,先成草圣千文,并著释例,详加说明,名曰标准草书,兹略述其经过与意义,以质诸识者。
隋唐以来,学书者率从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千文,一因名作聚会,人献其长,选者利益,增多比较;二因习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触类易通。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准确,曰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专石,为竹木简,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之希望也。
吾国习称,文之善者曰文豪,草之善者曰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情性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非之者,又谓草书之人,技艺之细,四科不以此求备,博士不以此讲试,而于易简之妙用,则不复致思。此草书之所以晦,亦即草书之所以难也。今者,代表符号之建立,经历来圣哲之演进,偶加排比,遂成大观,所谓草书妙理,世人求之毕生而不能者,至今乃于平易中得之,真快事也。
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此非妄言,实含至理,有志竟成,功在不舍,后之学人,当更易易,国事多艰,玩物为罪,予近年入夏,脚疾辄发,病床日月,视息难安,因思以未尽之年,致可举之力,任重知微,初恐不胜,数更寒暑,得献斯编,当国运重新之时,知必为进步之国人所接受也。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于右任序于上海。
注:
①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持一些隶书的笔势,相传汉元帝时史游所创。以其用于奏章,所以叫做章草。
②今草:是由章草结合楷书发展而成的,六朝时与章草区别,叫今草。
③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代表作品有张旭《肚痛帖》,怀素《千文》。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7辑第107—112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0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