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诗文  >  散文

戏说三原城隍庙

王葆华  程金龙

三原民谚有“一塔、三原、四显、二城隍”之语。二城隍是指三原旧县城隍高和今治城隍庙。城隍在神话传说中是主管某个城的神。州有州城隍,县有县城隍。三原韵城隍,威灵昭应,由来已久。 

据明成化重修庙宇碑文记载: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县城由故址(今县东北三十里之清水山)迁移龙桥镇时,将城隍偶像舁至此处(今县城东北十五里三阎路南侧康家堡西北半华里处),谓神不愿行,乃于当地建庙宇,四时享祭,故名“旧县城隍庙”。此庙于十五世纪中叶毁于地震,直至“文革”,其断壁颓垣中,殿宇、山门,依然可辨。现在城成东大街这个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经明清两代几次增建修葺,成为现在的规模。当年庙建后,即为道教人员栖止,终年香火不绝.庙会期间,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游神会(十五、十六日)七月十五盂兰盛会(14—16日);八月初二城隍例会运,收入顿时直线上升。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石狮子嘴及胸、腹的油渍,还清晰可见。

溯至30年代,在三原城隍庙这个鬼神领域里,大殿中屏风前正襟危坐着城隍塑像。供桌上有城隍行像。屏风后是城隍的坐堂像。旁有判官执薄一案前有低头下跪者,还有一个小鬼手把铁练怒目而立。光线昏暗,阴森可怖。大殿后寝宫内东西两侧,塑有栩栩如生的十美女进膳。正厅有城隍像,东暖阁是城隍寝室,道人每日按时叠被铺床,洒扫清除。据传某晨,道人因事他出,提前整理床铺,见锦被下盘两青蛇,乃急下床跪地扣头哀祷:弟子有罪,来的早了,惊扰了你老,你老没睡好,你老不要见怪,请你老归位,弟子给你磕头。待起身看时,床铺空空,以后按时出进,别无变异。

戏楼前两廊房,装塑着十殿阎君、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及地狱中备受各种非刑、酷刑令人望而生畏的阴曹地府。阎王又叫阎罗、阎罗王、阎王爷。佛教称阎王是管地狱的神。两廊的十王殿,各有匾额楹联,阐明殿司有别,以劝化规顽。东廊房娘娘殿左侧即五殿阎君的栅栏门外,有两米见方高八尺的神龛一座。内供方神一尊高约一尺五着中式长袍马褂,坐像备有和大殿一样的“奉献箱”、竿筒、竿簿、竿票,并有专人照管。此神无固定会期,经常有人敬神还愿、抽竿问事,尤其初一、十五,香火更盛。要问这方神的来由,还须从光绪年间说起:那时城隍宙附近有个大烟馆,晚上经常有个老头来此买烟,自言方姓,住庙内。几次赊帐后,又不见来。烟馆主人遍问庙中,并无方姓之人。后在娘娘殿左侧柱顶石旁发现正是该烟馆所售的大烟壳一堆。悟知赊烟系方姓之神显圣。乃出资建造神龛,奉方神。并以该馆有神人交往相告,遂增其收入。某文化人戏言:方伯是地方长官,方神岂不是地方神耶。县城的地方神是城隍,这是三原县娥隍借方姓显灵的又一证验。

三原城隍庙,气势磅礴,雄伟状观,富丽堂皇,建筑别致,是我省现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其庙内原有塑像,均毁于五十年前。所幸,庙内寝宫楼上,还保存着明代修庙时所绘的佛道宗教道场画二十余幅。其中有登天梯、望乡台、孽镜台、通仙桥、血污池、鬼门关及十殿阎君、地狱等。民间无名画师们三分虔诚地工笔重彩精绘着这群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鬼神,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叹观止矣。前几年西影摄拍“黄河大侠”,从“西天”请来了佛祖释迦牟尼,稳坐城隍大殿,真是“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

在深化改革开放搞活的今天,三原人民为了文化物资交流,搞好旅游事业,决定恢复城隍庙古会,已将古庙全部重修彩绘,恢复了锱金溢彩、雄伟富丽的原貌。为适应影视拍景需要,新塑六米高的城隍巨像,在其两侧并塑神态各异、法力无比执掌风调雨顺和十二生肖的四大天王。另外还有三原民间青年艺人雕塑家王平福,在挂有“幽冥世界地狱”、“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的牌匾后面,埋头精心地雕塑着十殿阎君、地狱冥府。这些都给庙宇增添了宗教气氛和神秘的色彩。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10辑 第190—19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3年0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