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阴市  >  民艺  >  正文

华山红社火


(图片来源:华山网)

 
      华山脚下的西王堡,素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尤以当地的民间社火——“华山红社火”(又名“血故事”“血虎子”)闻名。华山红社火曾长期在陕西东府乃至豫晋接壤地区享有盛誉,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传说王氏先人元末明初将社火播迁华阴,在当地祀神祭山活动得其真谛,此后世代家族承袭、屡演不衰。至民国年间,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经本村王仰文、祝永坤等人家刻意更新,使其在表演手法上有了突破性提高,成为极富视觉刺激的殊世奇观。1945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西王“华山红社火”应邀进县城表演,其高超的技艺,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1947年元宵节,西王“华山红社火”在本村演出时,遭到了当地伪军的暴力滋扰,激起了村民奋力反抗,打击了伪军的嚣张气焰,伸张了正义。这次斗争的胜利和演出的成功,使西王“华山红社火”益发名声大振。但其后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仅出演了一次,此后,这一具有原生态荒蛮特质的民间艺术长期与世隔绝,濒于失传。1986年,西王村民激情萌发,旧艺重操,自发在本村做了一次恢复性的表演尝试,才初步抢救了这一绝技。至1993年华山举办登山节,作为华山文化民俗元素和特色演艺,受邀演出,其惊险逼真的艺术表演赢得了数万观众的情绪共鸣,在演技上取得了新的成功。
      西王“华山红社火”有其突出的地方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它主要表现在场面的惊险,扮演的逼真和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在演技上,除了静态的造型定装外,更有动态的表演场面;在扮演造型和空间设计上,华山红社火吸收民间”芯子”和传统建筑工艺的处理手法,在附之以即景生情,妙语连珠的门联、故事联等文学内容的映衬,使其雅俗共赏、文野相生,从而产生一种惨烈中见奇趣,粗犷中寓雅正,原始中出新意的审美效果。
      注:华山红社火为国家级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见华阴市摄影家任树清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4577840100d9by.html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