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史料  >  回忆

忆陈俞廷先生

赵寿楷
      陈俞廷先生是中共城固县地下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逝世迄今已半个多世纪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中国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穷落后的境地,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兴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陈俞廷先生早年参加革命,为的是救国救民,推翻几千年来发动的剥削统治、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他回到城固以后,仍坚持革命,和反动势力做不懈的斗争。虽然他的壮志未酬,才二十八岁便去世了,但党和人民并未忘记他为党所做的努力。为了缅怀先生当年革命奋斗精神,现仅就我个人的记忆作如下简述:
      先生名咨号俞廷,1901年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马庄口一个小康之家。父名陈筹九,是科举时代的一个秀才,为邑中有名的书法家。母亲姓甯,生俞廷兄弟三人。俞廷居二,兄名迪甫,弟名相宰。俞廷之妻罗瑞兰,是城固书法家罗鸿文之女。陈俞廷先生少年时读书于城固考院小学。1916年随父至西安入成德中学读书,毕业后于1921年赴北京入燕京大学。在校勤奋,常为报刊投稿,对英文有相当基础。
      陈俞廷先生在西安上成德中学时,与屈武为同班同学,彼此友谊甚好。屈武在学生时代因参加五四运动,各方面行动积极,就成为学生爱国运动中有名的革命青年。以后陈俞廷去北京上学,屈武亦去北京。1924年经董儒成、屈武二人介绍,陈俞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俞廷参加组织后,经常研读马列主义著作,阅读《新青年》《响导》等革命书刊。当时在北京的陕西学生中有两个组织:一个叫“共进社”,一个叫“进化社”。“共进社”的地址在北京三眼井。陈俞廷先生为“共进社”的主要成员。“共进社”出版的刊物名称为《共进》,陈俞廷在上面常发表文章,宣传马列主义。
      陈俞廷先生参加组织后,热爱中国共产党,工作积极努力,1925年被派到陕北榆林中学任教,并从事党在陕北的活动。榆林中学是榆林当时最高学府,校长是杜斌承。陕西一些“左”倾知识分子多在该校教书,陕西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魏野畴就在该校。陈俞廷先生在陕北有两年之久,于1927年又被组织派回城固,任城固中学教员,后为该校教务主任,借以开展党在城固的组织活动。在这期间,城固中学教员中是党员的有郑月波、梁子炽、周彬如、王子明、徐保初;非党员而靠近党的有王正谊等人。记得就在这个时期,陈俞廷和梁子炽、周彬如、郑月波等同志创建了城固党组织的领导机构。
      城固中学自陈俞廷先生来后,学生课外活动日益增多,学生组织中有自治会、讲演会、读书会,各班都办有墙报。学生读课外书形成一种风气,一些进步书刊在学生中互相传阅。学生最喜爱读的有《少年漂泊者》《女神》《呐喊》《洪水》《白话书信》等。在课程中增添了《社会发展史》,讲授国语(即现时的语文课),由学校自选进步文章,用石印印成教材,供学习使用。
      1928年,学校召开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地点在新街集场。参加大会的学生、民众、男女老少有几千人。会后演出几幕新剧,这在城固说来还是第一次。参加演出的人有梁子炽、吕林趾、傅幼楷。正在演的热潮当中,台下群众中一位头戴破草帽、身穿烂衣服的农民,走上了舞台,诉说他不认字受人欺骗、在农村受压迫剥削的痛苦。观众都以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乡下农民,后来才知是陈俞廷先生化妆的。这是党组织在城固社会上向广大群众活动的开始。
      同年六月,县政府不给各校教职员发工资,引起各校教师罢校、学生罢课,并由学生组织起来,集成队伍包围了县政府,一直到县政府给教师发了薪才复课。这一索薪罢课的胜利,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同时也与陈俞廷先生当时组织策划分不开。
      1929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城固中学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陈俞廷在会上做了题目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的讲演。大意是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能够跟上时代前进。他对苏联的十月革命很向往,他觉得旧三民主义不能适应革命的发展,只有实行国共合作,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他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热烈的鼓掌。
      1929年5月,陈俞廷先生突然被捕,押在城固看守所。当时在押的除陈俞廷先生外,还有梁子炽、王子明等。陈俞廷遭到捕押后,消息震动全县,尤其引起各校师生的关注,一时前往探望者络绎不绝。当时城固国民党的特务机关还未建立,所以人们能够和他见面慰问。由于陈俞廷先生等在地方素有重望,党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设法营救,最后由地方有名的长老高杞(高幼湘之父)和各机关学校联名具保,几天后就把他们全部保了出来。
      陈俞廷先生出狱后,为了防止敌人的迫害,曾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但为了革命工作,仍冒着风险到校上课。他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翻译《资本论》。由于过分劳累,身患重病,只完成了一半的工程,便于1929年夏天去世了。
      陈俞廷先生的逝世,引起了不少同志和青年学生的无限悲痛。城固党组织给俞廷先生开了追悼会,并对其家属做了妥善抚恤安排。杨化孚(北大毕业)为先生写了传略,均以石印印发。各界人士及亲友送挽联挽幛者甚多。校长周彬如致悼词。会后各校师生送灵者达两千人之多。这就充分反映出各界人士和青年学生对革命者的崇敬。
      陈俞廷先生无子嗣,其兄陈迪甫仅有一子,组织上为使革命者后继有人,筹集恤金千余元,将其兄之子过继给陈俞廷,起名幼俞,让先生遗孀罗瑞兰抚养。幼俞长大后,娶妻蒙素芳(现为共产党员),生一子四女。1969年陈幼俞病故,其长子陈希平现在〇一二工厂当工人。
      陈俞廷先生之妻罗瑞兰,将俞廷先生在世交给她组织上的一个印章,解放后交给了政府。组织上为了照顾罗瑞兰生活,每月由政府发给补助费拾圆。
      由于老一辈的同志多已去世,加之手头资料紧缺,个人回忆毕竟有限,不足之处和错误的地方难免,切望读者给以批评指正。
 

参见《城固县文史资料》第三辑《忆陈俞廷先生》第18—2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城固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84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