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汪波 摄)
碗脱儿是府谷街头最常见的小吃,县城和各集镇都有销售。其原料是荞麦,依据做法不同,可分为糁子碗脱儿和荞面碗脱儿。县城多做荞面碗脱儿。将上好的荞面加少量盐用水和成面团,用拳头反复搋,边搋边一点一点地加水。面要和硬搋软,再搋成稠糊,然后再加水和为稀汤,稀稠以挂勺而不粘勺为度。一碗一碗地舀碗里,放笼里急火蒸熟,蒸的过程中至少要搅动两次以防沉淀。熟后取出晾凉凝结为素碗脱儿,未凝硬之前表面摊一层燷香的肉末为肉碗脱儿。食时,用小刀划小斜方块,淋入醋蒜蘸汤,用小竹棍儿扎着吃。哈镇、麻镇多做糁子碗脱儿,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后不磨面,再粗砬成碎糁子,用水拌湿,让水分慢慢渗入内部,待渗透后用拳头反复搋,边搋边加水成为稠糊,用细箩过滤,将轻麸子滤除,然后加水和为稀汤。后面工序一样。它的特点是坚韧性较荞面碗脱儿强。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吃哪一种。做碗脱儿工夫全在一个“搋”字上,搋不到,碗脱儿就不坚(筋道)。陕北各县大多做碗脱儿吃,但口味各不相同。府谷碗脱儿和绥米碗脱儿的区别在于:一是制法,府谷碗脱儿是一碗一碗蒸的,早年绥米碗脱是制成盆脱子用刀切的;二是调汤,府谷人吃碗脱儿只淋入醋蒜和盐制成的汤,绥米碗脱儿调羊肝制的糊汤;三是口感,府谷碗脱儿较软较坚韧,所以用刀划成斜方块吃,绥米碗脱儿较僵较脆,只能切成薄片否则僵硬不可口。这些都显示了不同地方人的不同口味和喜好。
参见《府谷文库·民俗风物卷》
韩宽厚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