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习俗  >  节日

腊八

      古代天子和诸侯在年终时候要举行祭祀,祭祀祖先和神灵。古人对祭祀是非常重视的,反映出古人崇拜祖先和神灵的思想意识。我们去博物馆参观,看一些古代存留下来的东西,一些器皿,其中祭祀用具很多,有时候看到的祭祀用品比生产生活用品还多。   
      年终大型的祭祀活动,一为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二为祈求来年丰收和吉祥。最早的祭祀品全用肉,从打猎获取的猎物取得,叫作腊。“腊”字是个形声字,从月昔(繁体作巤)声,月表义,月就是肉,“腊”就是用作祭品的肉。在这个意义上引申,腊便指古代年终的祭祀仪式,叫“腊祭”,也简称“腊”。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典故。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臣宫之奇说不能借,因为虞和虢是唇和齿的关系。虞公不听。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就离开了虞国,并说:“虞不腊矣”。意思是虞国即将灭亡,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
      因为腊祭在年终举行,所以后来就把十二月叫作腊月。腊祭后来流行到民间,慢慢地就变成了腊八节,府谷人叫“过腊八”。过腊八,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那种意义已经淡化,原先的一些讲究,已大多不为人知。对小孩来说那就更单纯,只是等着过腊八吃腊八粥。腊八粥府谷人也叫闷饭粥。小孩爱过节,在过去,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好的,腊八粥也是小孩盼望吃到好吃的东西。再就是打腊八冰,小孩子们拿上斧头等工具到冰滩上玩够以后,打一块冰扛回来,栽在粪堆上。打冰也不是小孩的专利,孩子太小或大人不放心,大人也打,区别是大人有时敷衍了事,随便弄一块冰就行,小孩上进心强,有攀比心理,总想弄一块大点的四正的冰回来。
     府谷的腊八粥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复杂,其他地方加入葡萄干、花生、桂圆等佐料,有的凑够八种,又叫八宝粥。府谷传统的腊八粥很简单,只用软米、豇豆、红枣。软米、豇豆、红枣是府谷本地的特产,就地取材就是图个方便。做腊八粥也有说法,不能等天亮以后做,做得迟了怕把麻雀惊醒,人起来也不能随意说话。惊醒麻雀,来年秋天麻雀要扇糜子。因为麻雀起得早,凌晨天不大亮的时候就起来叫唤了,要抢在麻雀叫唤前就把粥吃了,必须在天还黑着的时候把粥做好。麻雀扇糜子是指糜子灌浆以后麻雀就开始吃。麻雀是大部队集体行动,有时能在几天内把一块地上的糜子吃遍,整块糜子穗子直竖起来没有了籽粒。看来人们对麻雀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才有了腊八怕惊动麻雀的习俗,麻雀过去曾被列为四害之一,其罪状也不外乎就是指这个。
      还有一个说法,是下米以后要用勺子在锅里把汤舀起来再扬下去,反复进行多次,这不单是为了做出来的粥好吃,主要是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说这样浇来扬去,来年种庄稼时,地里杂草就少了。人们默默祈祷“草死苗活”,在杂草面前也是有点力不从心。做的时候还要把门拉开一点,来年打场扬场时,场场有风。
      在做腊八粥的时候,豇豆耐煮要先放,还要放点碱,放碱以后颜色就变红了,煮到一定程度,要把红豆汤先舀一小碟子冻出去,而且要恭恭敬敬端出去,必须放在磨台上或高处。等这红豆汤冻硬以后,根据表面高低不平的情况,预测来年的收成,其中一种说法是根据冰面凸起部分的方位来预测。等红冰脱和碟子消离后,把冰托放在初七下午栽在粪堆的那块冰上。这里边有些什么说法,有待于进一步调查、了解。但有一点很明显,与种庄稼有关系,与水和粪有关系。府谷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差不多村村都有龙王庙,可见人们对于水的渴望。水也好,粪也好,还有前面提到的杂草、麻雀、收成等,这些对于农民来说都是很现实的东西。腊八这些活动内容说明腊八是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毕恭毕敬地完成这些活动,也说明是从古老的祭祀仪式演化而来的。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各地又有了差别,在府谷境内做法说法也不完全相同。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姬宝顺撰稿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