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献场神
秋天霜降过后,五谷都已登场。打谷是秋天最隆重的农事活动,既是生产过程,还举行祭祀仪式。
谷子经碾打、扬场几道工序,攒成堆,把打场用具都插到谷堆上,扫帚插到顶上,其他木锨、耙子、连枷等插到周围。望着金灿灿,圆垛垛的谷堆,庄户人喜在心上,笑在眉梢,有人不由得绕谷堆步量,估摸产量,但步量管步量,忌说出口。唯恐估计不准,说破不吉。
祭祀时,盘子里端着油糕,敬献在谷堆前,打场的人们齐刷刷跪下,焚香,敬表,放炮。叩拜后,把油糕撕成块,天上地下,四周泼撒,敬告天地神灵。祭毕,分食油糕。打谷糕用新软米、新黄油制作,喷香扑鼻。过路人、小孩也跑来要糕吃。
另,谷子是粮食作物中代表作物,当地管谷子叫“粮食”。俗有谷米通神的信仰,以谷米为引物,可驱邪引魂。如,敬神焚香,香斗里盛的是谷米;叫魂(招魂),箩子里盛的也是谷米;人死后做的净饭,仍用谷米。在以糜子为主粮的县境东北部,献场神是在碾打糜子之后。
二、祈雨
当地十年九旱,祈雨是农民驱除旱魃、早降甘霖的最为虔诚的大型善举。过了农历五月廿五日(据传,自这日起,龙王爷自备三分雨)以后,尚无下雨迹象,农民则要祈雨或烧旱香。
县内龙王庙以海则庙龙峰寺最为著名。庙内供奉着青龙、红龙、黄龙、白龙、大黑龙、小黑龙和鞑龙七尊龙王,香火旺盛,犹以小黑龙远近闻名。
龙王各有巡行路线:小黑龙出师府谷、保德,红龙出师河曲旧县、麻镇韭菜墕,大黑龙出师海则庙王家畔,鞑龙出师内蒙古界窑子湾等。
祈雨有请神、取水、祈雨、还口愿等程序。
祈雨的人,先到龙王庙焚香叩拜,问卦决定出师的龙王。然后,物色“善雨”,把龙王爷请上绑有柳梢的轿子里,由4个未婚精壮后生抬着,转到某人面前停下来,只摆轿,不转圈儿,某人即被定为雨师。从此不回家,家人送饭吃,直到下了雨、还了水后,方可还家,这叫“斋坛”。另外还有“叫雨”2人,旗手、号手多人。祈雨人众通常不下20人。
祈雨开始,人们赤着脚,头戴“柳帽儿编”(用柳条编的小圈),抬着龙王轿巡行于各村。一路鼓乐喧天,善雨怀抱水瓶,紧紧追随龙王。叫雨唱着祈雨歌,如“黑龙爷爷听,黑龙爷爷听,请下山来黑龙爷爷听,早下清风细雨救万民。南无阿弥陀佛。”(《陕北民歌大全•黑龙爷爷请下山》)到了取水的井泉处,善雨将瓶子支在泉眼上,焚香礼拜,众人一齐跪下,叫雨者叫雨,锣鼓不断,直到“取上水”,以手捏香棍儿深入水瓶,蘸到有水为准。然后,将水瓶用红布小心翼翼包好,善雨抱在怀里,随着龙王轿返回庙里,送到法台上。
次日,再抬着龙王走村串社。每到一处,人们设桌焚香,叩头祭拜,忌鸡犬在场,忌妇人旁观。如此每天按部就班进行,一日不辍,直到下雨方休。祈雨时,路过庙宇,要抬龙王上前参拜;路遇它村祈雨的,相互“叫雨”,比试才华,逊色者自甘认输,抬龙王回寺里作罢。如此数日,直到普降甘霖,人们喜笑颜开,皆大欢喜,敲锣打鼓,到取水处“还雨”,给龙王爷宰杀牲羊,有的还谢雨唱戏,以表庆贺。祈雨期间,全村禁屠,不杀禽畜,祈雨者戒劳食素,禁忌房事。
祈雨的另一形式是烧旱香,也叫作拈香,即由童身男子到龙王庙上烧香求雨。每人手拈燃着的香枝,跪拜祷告,香火昼夜不倒,鸣锣击鼓吹号,过路人见状也须加入跪拜行列。每焚过2—3炷香后,方可起身。日日如此,亦到下雨为止。
还有,天旱无雨,可让寡妇老婆上庙敬神,清扫庙宇。待晚上星全之后,提水上房,将水倒在瓦口上,流到院子里,预示将降落大雨。有的地方还有寡妇老婆用红土水刷庙里的石狮子头部并念叨“狮子头上火着了,寡妇老婆没活了”,以博得神的同情的祈雨方式。
三、许愿与还愿
人有疾病或危难,在院心或神庙前焚香、摆供,打醋坛,陈述自己心愿,叫许愿。许愿前要净手,忌食荤腥。许愿时心要虔诚,不可胡思乱想。心愿实现后要酬谢报答,叫还愿。还愿的形式有:还口愿、摆供、领牲、挂牌匾、挂袍、唱愿戏等。
四、领牲
领牲是人在遇到人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向神灵请求援助,目的既达后酬谢神灵的一种民间祭拜仪式。它是还愿的一种方式。在府谷最多的是换娃娃和祈雨降雨后领牲。
所谓换娃娃,就是因为多生不存或有女无男或幼时多病,在庙上许下生了孩子或孩子病愈,日后当和尚的口愿。口愿分死口愿和活口愿。许了死口愿的到十二岁就必须送到庙里当和尚;活口愿可以用牲畜代替,可许鸡换、羊换、驴换甚至牛换。到十二岁开锁当日,用牲畜顶替将娃娃换回来。领牲的过程就是换娃娃的牲畜经神灵验收的过程。事主先在神像前烧香敬表,告知领牲目的,将祭祀神灵的牲畜(必须是阉了的雄性)拉到神台下,用凉水沐浴全身,如无大的抖动还要以凉水灌耳,直到浑身抖动就说明神灵已同意收下了。然后在耳朵上取点血以黄表渗之,再在腿部和身上扯点毛,与渗了血的黄表一起烧掉,就算将牲畜给了神灵。这种牲一般不杀,叫“过魂牲”。当然牲畜易主成了庙上的了。领牲的同时还要送新的笤帚和簸箕,表示为神灵执箕帚。
祈雨降雨后领牲是对龙王的酬谢,一般用羊。过程与上述的一样,不过过魂后还要杀掉,叫“过命牲”或“破盘牲”。
遇到其他疾患也有许愿领牲的,在疾患解除之后或在神祇圣诞时举行。
领牲也有用猪的,领牲的猪必须是黑猪。先把猪浑身上下刷洗干净,领到神前,地上放一个馍,众人跪着,到猪把馍吃了,“神”领受了,牲猪就可以宰杀了。
五、谢土
谢土是民间祭祀土神的一种活动。凡修房盖舍、移门启户、打墙动土或大型建筑,烦扰了土神,事后都要安谢。谢土要土神在宫,即庚子日到丁未日、甲寅日到癸亥日、庚午日到丁丑日、甲申日到癸巳日,这四个时段内方可举行。
祭祀时,献3奉供献(12个馍)、五果(不用柿子、梨,以其谐音“事”和“离”)、茶和其他供品(禁荤),焚香、敬表,院心点32盏面灯,土神前1盏。主人虔诚叩拜,由平事诵土经,将豌豆、净饭(谷米饭)在房间、院落各处扬撒。该日全天斋戒,禁荤、葱、蒜等。房门上贴黄表符,有的还要在房子中间一道檁子上贴一尺见方的印着一金甲神将写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字样的大符。
谢土后三天内,不捣碓碨磨,不挖炕洞。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