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禁忌
孕期内忌食生冷食物,喝凉水。否则,会闹肚子,影响胎儿发育。
孕期内服药,对生产、婴儿都有不利影响。
二、行为禁忌
孕妇忌睡热炕,以防生产时胎盘不利。
孕妇居室要严遮窗户,勿使月光照入,以防怪胎。
孕妇忌在外露宿。
孕妇忌坐在房檐下,以防胎儿中风。
孕妇忌坐磨台、碾台,会生石女;站着梳头会立生(先出脚)。
忌坐大盆,会出现“莲花生”,即屁股先下来。
孕妇忌孵鸡,一年不出两窝,鸡旺则人不旺。
两个孕妇不可同一炕上并排睡觉,会换胎。
忌搬动大型家具、器物及其他重物,如桌椅、柜子、床、凳等,以防流产、滑胎。
忌动土,据说,动土会动胎气。
忌入丧房,忌戴孝,忌上坟地。丧葬乃凶事,以防冲犯孕妇,伤害胎儿。
三、分娩禁忌
忌讳在新房与孵过鸡的房间生孩子,因为“一房不出两窝”。
孕妇临产,忌向人诉说,以免惊慌而难产。
孩子一出生,要捏七撮小米熬米汤,给孕妇喝“定心汤”。
胎盘常用碗扣碗放在阴凉处,忌讳乱丢乱弃。
胎盘里外翻转,俗以为下一胎要变换性别,女变男,男变女。
孕妇生产,忌“立生”(胎儿脚先下)、“横生”(胎儿手先出来)、莲花生(胎儿臀部先出)、绞脐生(脐带盘在脖子上)。
这些异常情况,在医药条件困难的旧时,婴儿乃至产妇有致命的危险,现在,一般情况下可保平安无虞。
据说,生“葡萄胎”,妨犯产妇。
生“鸳鸯胎”,即一男一女,认为前世是夫妻,不吉。现在称“龙凤胎”,有男又有女,一举两得。
分娩后,产房门上贴红帖:生男孩是两个连体葫芦,生女孩是一个葫芦连一朵莲花,有向外“告示”之意。其他如大门上、室内灶君前、厕所等处也贴小方红帖,以防冲犯神明。
婴儿洗澡水不可乱泼,避免亵渎神明。
产房为污秽不洁之地,产妇满月前,禁止外人进入,尤其孕妇、寡妇、新娘及戴孝者。
婴儿出生后,要给外婆、舅舅、姨姨、姑姑各家亲戚通知,以便到十二天(当地叫“小满月”)他们来“送汤”(挂面、豆面、鸡蛋之类)。
产妇满月前不洗脸。
产妇满月前不吃荞面、猪腥等积沉食物。
产妇不吃生冷,不能受凉。
做营生(干活)也有忌讳,不能着重。
出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塞住耳孔,以防“产后风”。
分娩前后禁忌房事,恐孕期、产后不洁而损伤孕妇身体,对男方带来损害。
分娩前后,忌参与红白喜事。参加婚礼,恐“喜冲喜”、影响本人与嫁娶方面;参加丧葬事务,对胎儿不利。
孕妇病亡或暴病凶死见血者也不能直接进坟,焚尸后方可,否则要“反殃”,变“墓虎”吃人。《府谷县志·卷四·风俗》云:“儿媳年少孕死者,辄用阴阳剖腹,烧毁之,谓‘令鬼不回家作祟’。”
四、婴儿期禁忌
婴儿生下来就有牙齿,据说会妨犯父母。
婴儿出生三天后,要“洗三”,换衣服,要穿旧衣服,叫“成群群”,以保护小孩子无闪失。
月地娃娃(未满月的婴儿)不可穿红色衣服,否则会咬人。
婴儿未满月忌见陌生人,以防怪着。
产妇忌讳在人前裸露乳房给婴儿哺乳。
产房,不夜深晚归,不隔门答话。进门前,最好先去牲口圈棚或厕所走走;进门后,也不要直接到婴儿跟前,以防带回鬼祟,伤害婴儿。
婴儿出生两三个月内,睡眠多。孕妇用豌豆装枕头,使婴儿头形睡成扁形为美,不要留下后把子。
婴儿不能穿鞋睡眠,也不能脚迎门睡。
婴儿的衣被、尿布不能挂得太高,怕吓着孩子。
不要亲吻婴儿脸蛋,怕亲破婴儿的“涎水布袋子”,流口水。
不要亲吻熟睡的婴儿,以防翻瞌睡。
婴儿满月前要剃头,把胎毛全部剃光。这样,孩子将来的头发会变黑。
过满月时,朝着外婆家的方向指一指。据说,以后孩子去姥娘家不会生病。
婴儿发育好,忌讳说“肥”“沉”等字眼儿,要说“好肤体”。
产妇到谁家,都要吃点东西,或喝一口醋,以防丢奶。
不让婴儿看镜子、看人影儿,恐受惊吓,引发夜哭、腹泻等。
婴儿有毛病,忌见生人,怕冲怪,排绿色大便。
“双生儿”(双胞胎婴儿)穿戴、打扮要一样。
婴儿满周岁时,举行“抓周”。面前摆放如笔、本子、书、算盘、戥子之类一大堆东西,让婴儿任意抓一个,以预测孩子未来的职业及命运:
抓到秤,预示适宜从商,将来当商人;
抓到鞭子,预示将来种地;
抓到笔和本子,预示将来有才华,能写会画;
抓到印章,预示将来要当官儿;
抓到了钱,预示将来是财主;
抓到了葱,预示将来聪明,等等。
过第一个生日时,男孩要给穿虎头鞋,女孩儿穿花儿鞋。鞋底上都要绣上石榴和佛手的图案。俗有云:“九石榴,一佛手,守住爹娘再不走。”这鞋要由姥娘在生日前一两天开始做,赶着做完,叫“赶嘴鞋”,穿了赶嘴鞋长大就有“吃福”。
过生日这天,不可锣鼓喧天、大肆铺排,否则,会折小儿将来的寿数。
小儿生辰满月,主家端来食物,或给些零钱,或挖些米、面,忌“回空碗”。
婴儿出生后一百天“过百晬”,祝愿孩子长命百岁。主家会收到长者送来的金锁锁(“长命锁”)、银娃娃之类的礼物,来客年越长,孩子的福气越大。
给小孩起名字,用字忌与长辈名讳同字同音。
取名忌用冷僻字。因为多数人不认识冷僻字,会影响将来的交际。
五、幼儿期禁忌
小儿换牙,要将掉了的上牙放在门头上,下牙放在“门圪崂”,与头发一样,这些都受之于父母,不可随便丢弃。
小儿站在一起比较身高,据说,妨碍长高,先吐唾沫为好。
小儿钻别人裤裆,视为没出息。古代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视作污点,被人歧视。
小儿身首(身材)不够,有说,跳火笼能长高。
十二岁前,男孩儿多剃成“留箍儿秃子”(头顶不留发,头周剃成发圈),脑后留“拽命毛”(颈后凹陷处留一撮头发),以防夭折。
十二岁前,小儿“魂不全”,不上坟。
小儿不骑狗,骑狗烂裤裆。
小儿不可耍火棍子,会尿床。
小儿忌手指太阳、月亮、星星,忌数星星,会害“接甲瓣子”(灰指甲)。
手指彩虹,据说指甲要生病。
教训孩子,不可动手。严禁打头、打脸。打头会使小孩呆傻,打脸刺伤自尊心。
严忌吃饭时打孩子。
俗信“舅舅打外甥,没裤子穿”,且无脸见人。
民间有“惜字纸”的习俗,以表达对“孔圣人”及书籍的尊重。凡写有字迹的纸张都要爱惜,不踩踏、不坐压、不乱扔,严禁作手纸。否则,小儿念不会书。
羊出坡时,抱着小儿迎着羊群过,可消除晦气;羊回坡时相逢,则带来晦气。
晒晾的衣物,尤其是小孩儿衣物,晚上要收回,以防带回泼神滥鬼、邪魔外道。
晚上,不抱小儿行路。即便走,手里也要持明火,如蒿要子,以防沾惹鬼祟。
抱着睡熟的婴幼儿回家要沿路念叨“×××(婴儿名字)跟上妈妈(抱着的人的称呼)回家些”,直到回到家,以防路上丢掉魂。
小儿生病,如昏迷不醒,俗以为鬼祟缠身,或魂魄离体,要祈祷、叫魂。
小儿出天花、麻疹,忌着干锅、油气。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