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习俗  >  其他

饮食禁忌

 一食物禁忌

      不喝冷茶、隔夜茶。酒要烫热喝,冷酒伤脾胃。俗有“冷酒皮茶(冷茶)慢毒药”“使官钱吃冷饭病在后头”的警告。
      外出回家吃饭,尤其冬天,要深呼吸,换换气,喝口热汤再吃饭。忌端起碗就吃,压住冷气,引起肠胃不适。
      忌讳分桃吃,要嘴歪。
      忌讳分梨吃,分梨意味“分离”。尤其忌讳与亲人,特别是夫妻之间分梨吃。
      有毛病的人要忌口,吃母猪肉、鱼肉,易引发旧病复犯。
      食物、食品禁忌很多,往往与养生有关,如“桃饱杏伤人,李子地里埋死人”。这些水果吃得过多,损伤脾胃肠道,容易引起腹痛或腹泻。其他如:蜂蜜与葱,红薯与鸡蛋相忌。吃羊肉后忌吃西瓜、忌喝冷水,等等,不再赘述,请参阅有关读物。

饮食方式禁忌

      进餐讲究文明,戒除陋习。
      吃饭时,要坐端正,不挺胸、腆肚、伸懒腰,也不低头弯腰,就在盘子上吃。
      忌讳坐在门槛上吃东西。
      吃饭时,小孩儿不能坐在当头正面。
      同桌吃饭,同盘就菜,只可吃临近自己一边的,不能绕过去吃他人面前的菜,或满盘挑拣。
      忌筷子在菜盘里来回拨拉,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这是无修养、不自重的表现。
      吃馒头不能剥皮吃,剥皮意味“扯脸”,传说要狗咬脸。其实未必,倒是看上去粗俗不堪,令人生厌。
      放筷子前,碗里的饭菜要吃完,汤要喝净,忌残剩在碗里。每每大人训诫小儿说:饭碗要刮净,这是“福底子”。不然,“瞅个巴核桃呀”(巴核桃:小儿患天花时,抓破脸部水疱后留下的疤痕)。其意在于教育孩子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吃饭时,忌中间调换碗筷。据说,“换碗筷”要换“娘老子”,已婚男子要“换老婆”。
      吃饭时,咳嗽或打喷嚏要背过身去,避开在座的人。
      不能坐在他人背后吃,小心“吃了人家的记性”。
      舀饭,不能当头(饭盆顶上)舀,也不能勺子朝门舀,更不能朝外首舀,给犯人才朝外首舀。正确的舀法是:手握勺子向里首舀。
      舀饭,也不能一边舀,一边说话,以防唾沫星子溅到盆里、碗里。
      吃过饭,不可随即躺卧、睡觉。否则,长者会及时警示:“往死饿你呀!”反映了人们对上天和谷神的敬畏。就养生而言,会停滞饮食、损伤脾胃。
      吃饭时串门子,人家会以为“踅吃”(讨饭吃),使双方尴尬。当地有云:“让人是个礼,锅里没下米(多下米)。”吃饭时,小孩儿不懂事,待在别人家中玩耍,父母也是要训斥的。
      野地送饭吃,向周围泼撒饭食后,再动筷子,以祭祀过往鬼神。
      立秋当天,不喝冷水,很可能喝了肚疼。
      晚上,喝了酒不出门,尤其忌路过坟地。

食品制作禁忌

      捞出捞饭,要把表面打抹得浑圆光滑。有说法,不打抹,会瞅疤媳妇子;也有的地方忌将捞饭表面抹光,要原形放置。
      蒸馍、蒸糕时,须小心在意,不乱说乱道。因为蒸夹生馍、脱生糕是常有的事儿。
      煎油糕时,也不乱说话;如果油锅溢了,悄悄地舀出来一些就是了。

饮食器具禁忌

      饭前,筷子要摆放端正、整齐,筷头不超过桌边。忌上“杂配子”(不一色,不配套),忌上长短不一的筷子。
      忌将筷子交叉放在桌上,或横搭在碗上。按规矩,应该把筷子放在碗的右首。
      忌讳挑碗,当地有云“挑碗挑筷子,找个鸱怪子”(瞅个丑媳妇)。
      不把一摞空碗放到饭桌上。碗里盛了饭后,再一一递上。
      忌把筷子插在盛饭的碗中央。人死后,供在灵前的“倒头捞饭”,才如此做法。
      忌用筷子敲碗。乞丐讨饭时,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的碗盆。俗语云:“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
      饭碗要用手掌端平,忌手指捏着碗沿。讨吃要饭的才是这个样子。
      进餐时,将筷子上下颠倒使用,会被人看不起的。“饥不择食”才至于如此青红不顾。
      吃面食,要浇上臊子上桌,不上没有臊子的“白头面”。客人如感到味淡,再随意添加桌上小盆里的臊子。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