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史料  >  纪略

呼大经理与泰永丰商栈

王冠英

泰永丰商栈,原名“泰丰店”。店址在南门外西巷子,即现在棉织厂北大门以南,座南向北。原店面积占地约有一亩多,临街是三间门面带楼房,进去后东西两边是厦子房,厦子房以南又是三间大房,大房后两侧仍是几间厦子房,大房以南是牲口棚、草料房。该店的原经理是王文轩(旬邑县人)。

一九四〇年三月,蒋介石命令陕甘宁边区周围的国民党各战区长官和驻军首领,立即调兵遣将,对边区进行军事封锁。紧接着又对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将边区困死、饿死,达到围而不剿自灭的目的。

为了粉碎国民党欲置边区于死地的罪恶目的,保卫解放区,争取抗战胜利。关中地下党,在陕甘宁边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决定利用经营商栈的办法,为革命根据地输送急需物资。一九四一年初,我党驻重庆办事处宝鸡转运站负责人史唯然,派呼延震西和任启明同志来到三原,通过地下党的积极串联组织,以三原县当地开明绅士刘润戈为依托,并联络了原系杨虎城部,当时是国民党二十六师师长曹大礼二十四师师长李毅和孙蔚如部的旅长杨觉天、团长贾予毅作为商栈的股东。由呼延震西为经理,任启明为管帐先生,闻兴全、呼延民、谢某等为店员,“泰丰店”从此改各为“泰丰永商栈”。

商栈对外名义上是招纳各地客商,贩运曲货买卖为业务,实则是积极与边区政府联络,组织物资向延安、绥德等地发运。边区由保安处黄振帮科长指派马应海等同志,负责和商栈联络接应。从一九四一年初到一九四二年末的两年中,商栈每年都组织十多批用骡马、骆驼组成的客商货运队,每批经常有五、六十匹牲口,最多的一次达到二百多匹牲口。这些驮子队由陕北出发时驮运的是盐、碱、药材、山货等土产品,对三原后,由商栈负责转销。并将驮子队分散到安乐鲁桥等农村集镇暂驻(为掩敌特耳目)。然后把边区急需的布匹、西药、棉花、电池、电讯交通器材、日用品等物资打包发运。带上通过地下党组织用金钱买来的国民党护照,闯过国民党设立的层层关卡,把物资送往陕北边区。

呼廷震西同志,当时约有三十岁。平时身穿黑色长袍,头戴礼帽,手执博士棍。为人性格爽朗,说话和气,办事精干,商栈的买卖比较兴隆。人们当时都称呼他为“呼大经理”。

呼大经理同惠芝哉同志都是陕北乡当,平时来往频繁,关系密切。惠芝哉于一九三九年由陕北清涧来到三原经商,在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曾紧密配合商栈到河南等地办理过棉布。

商栈两年来,源源不断向陕北边区大量地输送物资。由此,国民党当局对该店起了疑心,且风声越来越大,特务们常来贷栈打扰干涉,敲诈勒索。如: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邓仰之,县公安局长王宪民等都曾先后来商栈当面勒索去一万元。其他一些小特务走狗也经常来栈要吃、要喝、要钱。货栈为了保住为革命根据地转运物资的畅通,对这些吸血鬼曲意应付了事。但由于风声过大,终于被敌特向当局密告。一九四三年,“泰永丰商栈”被迫撤销,使三原一带当时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输送物资的唯一商栈就此中断。从此,呼大经理转入耀县继续开办商栈。

该商栈开办营业的时间虽不长,但为陕甘宁边区供应了不少急需物资,为革命作了一定的工作。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7辑第73—7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0年12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