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士
我名刘芳士,现年八十岁,原是乾县东乡佛留村人。现家在城内仓巷。我的父亲李照青,是位教书的先生,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常数私塾。在我小时,他就在佛留村家中办了一所私塾,招了几个名学生,有的是几十里以外来的。他给学校起了个校名,叫“志强学校”。他教学很认真,对学生要求很严。那些学生都是乡下的男学生,年龄也大,学习也积极。那年他教的三十个学生上乾县城考高小,结果成绩优良,全部考上了高小。这件事影响颇大,因而志强学校的名也扬出去了。当时父亲很高兴,更增强了他办学的决心和信心。
我处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每天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一个个学生专心学习的样子,心中当然很是羡慕,也就悄悄常跟着他们读书。尽管当时的封建势力很重,女孩子上学的没有几个,但父亲还是让我和男孩子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由于我在家最小,排行老三,所以父亲比较爱我。但在学习上,对我和男学生要求一样严格。记得有一次因没有背过书,还挨了父亲几竹板呢。
父亲和城内黎家我的公公黎兆兰都是教私垫的朋友,所以我嫁到了黎家。结婚以后,我虽然不能上学校,但在家务之余,仍可看书学习。公公在县上教育界颇有影响,他思想也开明,加之父亲和他关系很好,就介绍请佛留村王志均先生来家给小姑子黎彩士教四书五经,张孔博老师教英语,我也就跟着学习了几年。
后来,县上成立了女子高等小学校。校长李荣祖先生来家和我公公商量后,我又一次得到了进学校读书的机会,便和黎彩士一同去上女子高小。那时上学,多不容易啊!每次上学下学,路上都是公公和家里其他人接送。一次在路上遇到了队伍(士兵)刁难,累得李校长亲自送我们到家中。我们的校长李荣祖先生,可真是一位难得的好先生啊!
那时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图文、算术、历史、地理、手工、图画、音乐以及英语等。
和我同班上学的同学,记得的有田英兰(城内上家巷人)、李秀珍(三原县人)、岳偶霞(西安人)、秦忠秀(城内西街人)、唐风琴(城内步家巷人)、师歌棠(城内东大街人),大约有十几名同学,其余均记不起了。
学习三年期满,成绩合格者都发给毕业证书。当时的地址在城内柴市巷,现在是农行的地方。院内有好几间校舍。后来,女校才报去了考院。
我们的校长是李荣祖先生,老师有吕文秀老师(西安入),教语文和英语等课;还有李全丹老师(李校长女儿)、张老师(名字记不沼了,是兴平县人)、焦老师(名也记不得了)。其他老师都不能记得了。
这些事都已六十余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孩子上学已经很普遍了。而且,国家对学校教育事业很是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不要说小学,初学,就是高中、职业学校、大学都像雨后春笋,不断发展。我们在每年夏季,几乎每天都听到谁家孩子考上了中专、大学的消息,大家每天都要高兴几阵。这与我们小时上学的情景相对比,怎不令人高兴呢?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2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