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史料  >  小传

张庚良烈士生平

      张庚良,又名靖夷。1905年生于陕西乾县铁佛乡太平岭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仅有薄田数亩,年收无几,食不饱腹,便于十八岁离家出走,投奔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初,中共陕西省临时委员会派张庚良回乾,做改造、争取乾县地区非法武装、发展壮大革命武装的工作。为了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乾县特别支部,张庚良任支部书记。
      张庚良回到乾县,积极开展工作,其时,吕剑人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出来,也被共产党组织派回乾县,与张庚良取得联系,共同致力教育、改造土匪武装的工作。因地方非法武装缺乏组织观念,沾染浓厚流寇习气,争取工作十分艰巨。张庚良要求上级派人加强这项工作。同年夏,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又派刘庚、张涛、苏育涵、夏飞、卓明玉、李特生、谭国藩等人来乾。这些人大多是青年知识分子,来乾后,对地方非法武装的流寇作风很看不惯,难以与之共处,便纷纷要求调走。后只留下刘庚与张庚良共事。
      地方武装民团打土豪、打拳家,抢劫财物、勒索金银,纪律涣散。强庚良与其共事之中,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约束其不轨行为。有一次,他们闻听国民党东北军路过西兰公路铁佛一带,便决定打伏击。结果东北军大部队改道,他们只抓到几个散兵,夺回一只炮筒,监将抓到的人塞入新桥一口井里。事情暴露后,东北军即派人到铁佛,捉住民团两名队员,押到永寿县城。张庚良于是在铁佛聚众起义,于1936年8月15日夜奔袭永寿县城。预先派胡六买通永寿县城守门人杨振乾,顺利冲入县城,攻入县府,将国民党永寿县长祁云石及妻子尽杀,收保安队枪数十支,随即成立“陕甘边抗日联军”,分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一大队长房志琪,二大队长陈玉林,特务队长祝永德。
      袭击永寿县的战斗,使国民党政府大为震惊,慌忙调遣两旅军队从陇东泾川南下,以助防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立足未稳,反动武装嚣张一时,一方面进犯陕北,妄图扑灭革命烈火,一方面加紧镇压各地人民的革命斗争。而张庚良的抗日武装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红军根据地起到了围魏救赵的作用。
      此后,张庚良将队伍拉入麟游山区打游击,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进一步扩大武装力量。但因起义队伍中不少人原系各路非法武装力量成员,各行其事,不听调遣,难以统一指挥。加之弹尽粮绝,张庚良便决定埋掉枪支,暂时隐蔽,返回乾县,以图东山再起。在返乾途中,队伍在麟游与岐山交界处和国民党东北军骑兵团第一旅遭遇。张庚良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众队员英勇拼杀。特务队长祝永德虎目圆睁,手抡一把铡刀向敌兵冲击,敌军慌忙开枪还击,祝永德中弹牺牲。还有几名队员冒死而前,也被打死打伤。张庚良看寡不敌众,只好指挥退却。
      张庚良幸免遇难,昼夜兼程,奔赴西安,找到中共陕西省委,省委便派他到陕北“红大”学习,1936年底又回到乾县。次年初,中共西兰工委成立,同年3月,乾县工委也宣告成立,张庚良被派任西兰工委书记兼乾县工委书记,高绥夫任乾县工委委员,在乾县成立共产党支部三个,发展党员四十余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兰工委改为西兰特委,乾县工委属西兰特委直接领导,张庚良仍任书记。1937年5月22日至27日,张庚良、高绥夫代表乾县工委出席了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的党代会。张庚良又调中共陕西省委,担任省委巡视员工作。
      1938年夏,张庚良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杨虎城部一七七师辎重营,做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工作,后随该师去山西参加抗日战争。同年8月,一七七师参加了中条山战斗,与日寇展开激烈搏斗,辎重营被日军包围,张庚良主动组织突围,他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
      张庚良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他是乾县早期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他为乾县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尽管他在争取教育地方非法武装时曾与土匪共事,但他没有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他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献出赤胆忠心和他年轻的生命,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巍巍的中条山上,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4—1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