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史料  >  小传

高鹏传

 高鹏,少时名明,字平远,陕西乾县梁村乡大坡口人,1905年生。
      鹏幼时沉默寡言,持重刚毅。民国十年(1921年)由南区务本高等学堂毕业,考入西安民立中学校。他勤学多思,学业超群,深得老师器重,同学敬佩。时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外患日迫,内忧不已。高鹏目睹现状,遂立志投笔从戎,以身许国,救国于危难之时,拯民于水火之中。
      民国十四年(1925年),黄埔军校在河南开封招考第四期学员,高鹏便相约本乡同学李正谊、阎锡膦、张希义前往报考。他们自西安出发,徒步跋涉至潼关东一小站,乘火车抵达开封。经文化考试及身体检验,即被初录。,8月间,领照赴粤,旅途费用皆自理。同学李正谊钱已花光,高鹏等慷慨解囊,互相扶助,乘火车从开封到徐州,又由津浦路到南京,转由沪宁路至上海,后从上海乘商船到广州。一路上,虽历尽跋涉之苦,却大开眼界,深感祖国大好河山几经沉沦,救国之志愈坚。
      到广州后,稍事休息,便用小火轮送往学校,训练二月后,又送到广东惠阳、惠县,一边防守,一边训练。越半载,复严试,方编为黄埔四期正式学员。高鹏入黄埔后,潜心军事、战术,时时演练擒拿格斗、瞄准射击,体魄更其健壮,意态益发昂扬。且对作战要旨、战略战术亦有独到见解。
      入黄埔学习,学期本为三年。当时正值如火如茶的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中急需大批军事干部,四期学员即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提前毕业。高鹏被分到陆军第二十二师,充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民国十七年(1928年),高鹏奉命返回黄埔军校,充任上尉区队长,学业益进。后年,在南京与一城市贫民女子王桂云结婚。于戎马生涯中挈妇奔波,全无儿女情长之意。
      民国十九年(1930年),高鹏被派往陆军第四师,充任连长,曾与共产党红军在安徽金家集遭遇,红军直攻到指挥所附近,战斗激烈高鹏率部抗击,腰部受重伤。伤愈,升任少校参谋,不久又擢升营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二十五师奉命开往山海关,欲拒日军于关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该师与日军在山海关古北口接触,激战三昼夜,各有伤亡。国民党部师长关辫征负伤,由副师长杜聿明代理军务。其时,官兵负伤者甚众,高鹏臀部受伤,仍坚持战斗,后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此次战斗,日军虽受重伤,然士气尚盛,国民军被迫败退。

古北口战役之后,高鹏因作战英勇,指挥得法,战功卓著而受军部嘉奖,颁给“陆海空军奖章”一枚,并升任一四九团中校团副。民国二十五年被派往绥东“剿共”,并任高射炮大队长,归傅作义指挥。后又参加了抗击日军的百灵庙之役,身先士卒,奋力拼杀,厥功甚伟。二十六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始升团长,防守南口,与日军血战数月,屡挫敌锋。后抗战至漯河一带,胸部又受重伤,但竭力杀敌,毫不松懈。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高鹏领兵进攻鲁南,由太和出发,参加正阳、阜阳等处战斗,后由归德转至徐州。经大小十余战,所率部队常在前防。喋血冲锋,锐不可当。是年春,高鹏奉命率部围攻台儿庄日军,一举获胜。日军不甘失败,各路抽调,向鲁南增兵,接着就展开了二次激战。高鹏沉着策应毅力御防。4月22日以后,将重兵全集于剡城、邳县一带。邳县以北的连防山,地居要害,首当其冲,是和日军主力对峙的重点。于是,高鹏便与营长娄浩卿、曹云剑、江玉振等人,率全团战士,占守连防山。连防山虽名之为山,却并无崇山峻岭,不过是个有四五百户人家的村落而已。一场白刃相接的肉搏战便在这里展开。
      4月21日,日军其势汹汹,开始向连防山发起总攻,他们知道这儿无险可恃,便蜂拥而来,并且用数十架飞机掩护。飞机声与枪炮声混成一片,震天撼地。高鹏部前锋仅有一营,用机关枪迎头扫射,日军倾三大队之兵,拼命横冲,屡攻屡溃,死伤枕藉。到天黑,两队顽敌,已消灭殆尽,而前锋也伤亡过半。次日,日军增至一师团以上,轻重野炮四五十门、飞机数十架、战车三十余辆,疯狂进击,横冲直撞。高鹏大义凛然,指挥若定,亲自督率两营断后,誓与日寇决一死战。他振臂一呼,将士奋力阻击,以一当百。敌数次冲锋都被击退,激战三四日,战士饮血止渴,杀敌四五千。连防山村也炸为瓦砾焦土。关瞵征军长目睹此情,素知高鹏刚烈,必欲以死报国,即于24日下令撤兵。高鹏慨然说:“此地在战略上,至关要害,我若撤退,则后防部队不能如期接济。我所以拼死拒守,正是为此。今士卒多已牺牲,我岂能苟且偷生?且我在出发时,已与家人决绝,现在就是我以身殉国的时候了,何惜微躯?”说罢,潸然泪下。当时娄、曹、江三营长已先后牺牲,全团仅余百数十人,高鹏看着地上战士们横七竖八的尸体,怒火中烧,誓死不肯撤退。他厉声问战们:“战事甚危,寡不敌众,愿战?愿退?”话音未落,大家齐声答道:“愿随团长效命,决不撤退!”于是将士奋力,再次反击。又毙敌百余。这时,有一流弹正中高鹏前胸,几欲将其扑倒,关麟征军长促令撤退,高鹏仍不从命。至下午二时,关麟征以电话召之:“我们将来报国之日尚多,兄可退兵……”高鹏身负重伤,血流如注,手持电话耳机,与军长对话,目光炯炯,声似洪钟,厉声说:“这里守不住,全军难保!”始终没有说自己受伤的事。说罢,续继督战。不料一颗子弹打中高鹏头颅,随即壮烈殉国。此时,团部官兵,仅数十人,全部挥泪奋起,猛烈还击,杀敌百余,最后全团殉国。
      高鹏牺牲时,年仅三十四岁。
      高鹏牺牲后,全国各大报纸均纷纷报道,高度评价其英雄精神,赞誉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5月5日,陕西各界抗敌后援队,西北青年抗敌协会等团体在西安民众教育馆召开追悼大会,到会千余人,会场遍悬挽联花圈,隆重追悼高鹏及全团壮烈殉国之将士。开会时,适得车站讯谓高鹏灵柩由徐州到达西安,到会全体排队赴车站迎灵献花致敬。高鹏灵柩殡西安东关红府井。
      高鹏阵亡,家有妻室,遗二男一女。平生中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无所积蓄,妻儿过着清苦生活,“文革”中因遭抄家,烈士战斗中所获日本指挥刀等遗物均已散佚,现仅存其照片二帧,海陆空军奖章一枚。
      高鹏虽系国民党将领,也曾与共产党军队作战,但他倾向进步,热爱祖国,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抗日民族战争。他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虽殒身而不惜。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精神与业绩当垂于青史,万古不灭。
 
      附记:
      笔者在稽阅范紫东先生所纂修之《乾县新志》有关高鹏事迹的记述后,又采访李正谊先生,并查阅高鹏牺牲后各报之专题报道,写成此传。征得高鹏烈士亡发妻王桂云女士意见,王女士对传中有关人物、事件、地点等不确之处作了指正。高鹏烈士长子提供了烈士照片二帧,“陆海空军奖章”一枚等遗物。在此一并致谢。

           袁富民
1986年3月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24—2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