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是毛主席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给佳县县委的题词。多少年来,每当回忆起毛主席来佳县山城的一些往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今天我把毛主席当年来佳县城和给县委题词时的一些见闻写下来作为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
半个多世纪前的1947年,是解放战争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当年8月20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彭老总在佳县境内的梁家岔、前东元村一带亲自指挥,取得全歼胡宗南匪军王牌师整编三十六师近七千人的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伟大胜利后,曾经疯狂进犯陕北的二十几万蒋胡匪军再无力北犯,迅速掉头南逃,蒋介石向陕北发起的所谓“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彻底失败,蒋介石挑起的全国内战战局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我军由防御作战转为进攻作战;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党中央及时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
沙家店战役后,毛主席仅在佳县境内就辗转留住三个多月。这时战争已打到蒋管区,老区面临的生产、救灾、发展经济、恢复战争创伤、开展土地改革斗争等任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先后视察了很多村庄。毛主席每到一地。就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吃什么,他也吃什么,群众干什么,他就组织随行人员帮助群众干什么,亲自访贫问苦,和群众拉家常,了解农村工作和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什么困难就帮助解决。尤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毛主席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专程来佳县山城的那次视察活动。
金秋十月,战争的烽烟已远去,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正直陕北秋收季节。10月17日这天,山城天气特别晴朗,阳光分外明媚,是山城最亮丽的日子。这天上午半前晌的时光,毛主席一行从中央驻地神泉堡来到佳县山城,山城这天正逢集日,赶集的群众人来人往。毛主席一行从观音楼(也叫观音阁,原在南关正街南端,现已全被拆除)西南的巷子缓步向观音楼走来,当毛主席走到观音楼东面时,被赶集的群众认了出来。群众惊喜地互相转告这一喜讯,不一会儿,毛主席周围就围满了笑容满面的群众。毛主席看到这么多热情的群众来看他,就停住脚步,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停了一会儿,在县委书记张俊贤同志导引下,群众很礼貌地向后退开一条路,俊贤同志陪同毛主席一行从观音楼向县城的东拐角巷(也叫观音楼巷)方向慢慢走去。
这天上午,由于时间关系,毛主席在城内只视察了县城附近著名的香炉寺。香炉寺突兀耸立在城东黄河西岸边,地势奇特险峻。去香炉寺的城门不知何时被人们用石块封堵,后来有人从两扇门中间掀开一条一个人刚能侧身挤过的门缝,城门到香炉寺有一条又陡又滑的石坡小道,十分难行。张俊贤同志本想请毛主席站在城墙上看看香炉寺,可是毛主席总是想去香炉寺内观看。俊贤同志一再解释说去香炉寺的城门封堵,城外那条小道没人行走。偏偏就在俊贤同志婉言解说时,忽然从城门洞中过来一人往城里走,被毛主席看见了,便对俊贤同志说,这个人能从城门进来,我们也能从城门中出去,走,我们去香炉寺。俊贤同志看到毛主席高大魁伟的身材,心想那点城门缝他怎能挤过去?又一再向毛主席说了些不便出去的话,但无济于事,毛主席硬是从窄狭的城门缝中侧身挤过去,艰难地走到香炉寺。在观看香炉寺中,毛主席看到与寺庙院子分离独立的天生一个像香炉似的石柱冲天直立,顶端有一庙,小庙与寺院中间有一木桥相连,便要过桥去看看小庙。这时俊贤同志和随行的警卫人员看到小桥高悬空中,桥面狭窄,年久失修,有些木质已腐朽,毛主席走这个桥太危险了,又一再向毛主席解释不要过桥去看小庙了,可是毛主席坚持要去,俊贤同志和警卫人员在解释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心情紧张地陪主席一块过小桥看了小庙。毛主席环顾了大河上下妖娆山河景色后,原路安全返回县城,在东拐角巷任恕家的宅院窑洞休息。 、
在毛主席来县城的时候,县上正在县委机关(县委原在县城东拐角的老爷庙大院,现为县党校校址)由张俊贤书记主持召开区委书记和县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会议。这次会是佳县境内敌人被肃清后的一次比较大的重要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战争中各方面的工作,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继续搞好支前工作,部署开展土地改革斗争等。在俊贤同志接待和陪同毛主席活动时,县区领导干部的会议暂时停了下来,参加会的同志临时回到各自的单位和住处,有的去集市上看看。下午,毛主席来到县委机关,张俊贤同志把毛主席迎接到他的办公室。这次毛主席到县委机关来,主要同俊贤同志谈了有关全县的情况和工作问题,谈得时间比较长。谈话时,机关和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很自觉地呆在窑洞里。谈话结束后,俊贤同志一直把毛主席送出大门外。
俊贤同志送毛主席回来后,当即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我当时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说,刚才毛主席到县委来和我谈完工作后,我请毛主席给县委题词,毛主席很高兴地答应了,现在你赶快想办法寻找纸墨笔砚送到毛主席住处。当时县里既没有书写常用的宣纸,又没有其他适合写字的好纸,只有峪口纸厂生产的幅面又小纸质又差的土纸,不能用。这时我忽然想起县上开办的长源兴商店曾卖过漂白布(漂白布当时边区不能生产,长源兴商店是同佳北边境外国民党统治区的商人做生意买进来的),如能找到漂白布,又白又光又结实,写字很合适。我把这个想法说了后,俊贤同志说,那你赶快去找。我随即赶到南关正街的长源兴商店找到任祥云经理,我说明来意后,任祥云同志欣喜地说,漂白布有的是,需要多少拿多少。我说题词用不了多少,整幅面扯上尺二三就可以了。任祥云同志叫管布的人当即按数量把布扯好交给我。我返回县委将漂白布已找到的情况告诉俊贤同志后,他高兴地说,太好了,天气不早了,你快送到毛主席那里。我将白布和笔砚等找齐全后就送到毛主席住的院子。这时天已近傍晚,我进了院子碰到同毛主席一行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那位工作人员和蔼地说,郡好,你把东西交给找,我们一定转交毛主席。
10月18日早饭后,我到俊贤同志办公室,问他毛主席的题词写好了没有,俊贤同志说,已经写好派人送来了,并说毛主席他们今天上午就要走,我马上要去陪他们,题词在办公桌上,你看看。我兴致勃勃的打开一看,毛主席用他很独特的那种道劲、雄建的笔体,在漂白布上竖行书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十三个大字,左下方书写了毛主席的名字,没有题词的年月时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给佳县县委的题词原件,之后这个题词就存放在俊贤同志处。看完题词后,我连忙跑到大门外去观望。不一会儿,毛主席一行在俊贤同志陪同下,从住地向县委方向走来。我看到毛主席穿着一身暇灰色衣服,脚穿一双老乡做的已穿旧的军鞋(一只鞋后跟还裂了缝,用细麻绳缝着),手里拄个小木棍,慢步从县委大门外的一条路向通到黄河桃花渡口的城门走去,出了城门后,我随即到城墙上(由于毛主席当天走的消息未传出去,所以没有别的人在城墙上围观),一直目送毛主席一行下了一道又陡又弯曲难行的大石坡,走到桃花渡坐上船,顺水向南航行而去……
我第二次看到毛主席给佳县县委的题词原件是我到中共陕西省委工作时的省委常委会议室。50年代后期,省委将毛主席给佳县县委的题词原件调到省委,加做了玻璃木框,悬挂在省委常委会议室的西墙上。我初看时顿觉亲切眼熟,看到题词原件除多了些折叠痕迹外,其他都是原样,保存完好。“文化大革命”中省委遭到造反派的冲击,省委机关的机要、文书档案等都被军区接管。毛主席这一题词原件的下落我就不清楚了。
毛主席那次到佳县山城,给佳县老区人民带来了胜利,带来了和平,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老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关怀,干部和群众感到无比亲切、温暖。毛主席给佳县的题词,使干部和群众深受教育,倍受鼓舞。题词具有极重要和深远意义。它集中体现了毛主席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不脱离群众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和鼓舞下,战争年代,广大干部和军民团结一致,取得了战争、生产、救灾、恢复战争创伤等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毛主席题词所含概的思想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只要我们认真重温和深刻领会毛主席的这一指导思想,将其切实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身体力行,紧紧团结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就一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参见《佳县文史》 第2辑 第6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陕内资图批字(2002)Ey6号内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