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省长:
您好!
近年来,我们先后去过佳县和听朋友们介绍过佳县,深感葭芦古城的幸存,是陕北人民的福气,也是中国人民的福气,现和您谈一下我们对该古城的认识。
1.葭芦古城的历史价值:葭芦古城位置黄土高原与沙漠接壤地带,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历代碰撞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宋元丰五年(1082),河东转运使孙览为了有效地阻挡外族的侵入,在此孤立的山头上修建山寨,山头均被山寨圈住,并在此设县。金代,县升为州,领三县,辉煌时曾领八县。明洪武初年(1368),千户守御王纲因兵少寨阔,难于防守,自北而南截三分之一山寨重新建城。后经明末及清嘉庆、道光、宣统年间逐年修补与增设,建成了包括内城、北郭、南郭、逻城四部分组成的典型性山岳城池,恢复和发展了宋代山寨的总体格局。古城全长4872米,设城门5座,炭门和水门各2座。
历史在此常常激烈碰撞,历史也在此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常常相互融合,毕竟和平时期多,碰撞时期少。所以说,葭芦古城不但在历史上稳定了边塞,也促进了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这些重大作用是历史不可磨灭的。
葭芦古城虽经近代战火多次毁坏,但主体尚存,现存城墙3500余米,占全城总长的72%,这在国内是罕见的。现在古城内外还保存有:明清石窑洞占全城总面积的50%左右;石板街道路面占原有石板街道路面的70%左右;炭门1座和水门1座;宋宣和四年凿建的云岩寺1座,有石窟8孔,佛像48尊,为省级文保单位;明万历33年建造的白云山道观1座,有各种宫殿53座,为西北最大的古建筑群,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明代建7层凌云塔1座;明代建香炉寺1座。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北方数省各民族民众来此朝圣、观光,成为联接北方数省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2.葭芦古城的艺术价值:葭芦古城的建设,突破了平原建城遵循平面对称的框框,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一砖一石依山就势,形成了逶迤曲折、高低错落、变化有致的闭合圈。十里古城又是一条变化无穷的曲线,犹如一首丰满的立体交响曲,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云岩寺石窟,佛像造型饱满生动,色泽如初。
香炉寺立于黄河畔高悬之孤石之巅,乃葭芦古城画龙点睛之笔,如此杰作,在国内外大河大江之畔绝无仅有。寺内石刻书法功力深厚,布局严谨,为行草珍品。
白云山道观正殿内两壁《真武修行图》为明代作品,图画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道观中雕塑以金殿中十大元帅最为精湛,个个高度夸张,但不失分寸,这样的高水平雕塑是国内极少见的。
葭芦古城东傍黄河,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的典范。
3.葭芦古城的科学价值:葭芦古城建在一座周临陡壁的沙质岩石孤峰上,相对高度百余米。这种岩石约形成于100万年前,砂粒粗糙,构造松散,一般情况下极易风化,但自宋代建寨建城千余年来,山体岩石结构如旧;无有破坏性变化,保证了古城巍然屹立。
葭芦古城东临黄河,西面葭芦河,南为陡崖,三面为绝壁;唯北坡较缓,为出入古城的主要通道。由于选址合理,易守难攻,历史上虽经多次恶战,少有攻破城池者。
合理的选址不仅达到了军事上的需要,而且为久居古城者造就了一处极为理想的人居环境。远望,黄土高原苍茫无垠;近观,黄河和古城交映成趣,人们如同生活在图画里。
考虑到城内人畜饮用水,城墙上建设了水门;为了减轻运煤工的辛劳,择最近路线,建了炭门。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值得现代人学习。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搞的《佳县总体规划》已明确城内再不搞大型建筑,这是很有见识的。但我们认为还很不够,应将古城内及古城城墙外10米范围内所有新建筑全部分期分批搬迁到新规划的区域,并逐步恢复葭芦古城的古色古香。葭芦古城如果得以恢复,就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造福陕北人民。
葭芦古城地处陕北要塞,历史与文化沉淀非常深厚。葭芦古城的学问博大精深。以上仅我们的初步认识,大量工作还须当地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叙,我们建议陕西省政府将《恢复葭芦古城》列入西部开发重点项目,造福陕北人民。
仅此建议,祝工作顺利!
注:24位专家、学者职称(或职务)介绍
任继愈:国家图书馆馆长
舒 乙:中国文学馆馆长
王朝闻:中国美学家协会主席
吴 劳:老延安艺术家
赵 普:老延安艺术家
贺敬之:原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
柯 岩:著名诗人
吴良镛:两院院士
楼庆西:清华大学教授
罗哲文:文化部文物学会会长
柴泽俊:古建筑专家
郑孝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张 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国徽设计人
罗工柳:著名油画家
刘白羽:著名作家
白介贵:原北京市政协主席
陈志华:清华大学教授
谢凝高: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甘伟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专家顾问
傅熹年:中科院院士
张开济:著名建筑学家
王景慧:中科院院士
李 群:老延安艺术家
钱绍武:著名雕塑家
2002年7月
《佳县志》1130-1132页
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