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逢春(1908—1978),原名永录,字福畴。光绪三十四年(1908)农历2月25日生于上元观镇外北街。民国十四年(1925)秋至民国十六年(1927)春,在陕南联合中学读书。民国十六年春考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军官学校(校址西安),受军事训练半年,七八月间因病离校。不久,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插班生)。民国十七年(1928)底毕业。民国十八至二十年(1929—1931),在城固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民国十九年(1930)经吴静澄、郑月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校党支部委员兼宣传干事。
民国二十年(1931)寒假,由中共陕南特委贾拓夫介绍,到杨虎城部下赵寿山旅102团以中尉文书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被察觉,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月离开部队。同年秋与陈浅伦接上党的关系,任陕南军委宣传部长。冬,经人介绍,到洋县警备第一旅工作,并在该旅和政府共办的《新民周刊》任编辑。
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逢春随同警备第一旅到西安,和余海峰接上党的组织关系。夏,由余海峰介绍到耀县杨虎城部下王泰吉骑兵团工作。在中共陕西省委策动下,骑兵团起义,组成西北抗日义勇军。起义后,和杨虎城部队作战失利,部队受到损失,余部和红二十六军第四团配合,在陕甘边区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根据地。此期,龚逢春先后担任西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科长、政治部主任,红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
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到次年春,逢春任陕甘边区特委宣传部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到年底任陕甘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路政治委员。当年,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逢春是第一个到吴起镇迎见毛泽东的地方领导干部。民国二十五年(1936)任保安县(今志丹县)县委书记和中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部长。他是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之一。
民国二十六年(1937),逢春任西北保卫局侦察科科长,下半年到中央党校学习,同年底到次年春,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驻榆林地区特派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初,任晋察冀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同年调晋西北区党委任组织部部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任晋西北区党委武装部部长、代理宣传部部长和社会部部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先后任瞀绥分局党校校长、分局宣传部部长、社会部部长、组织部部长。
1949年随军南下,任川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1952年冬任川西区党委第三书记、川西区土改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冬至1954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第一副部长,西南局党校党委书记、校长。1954年至1958年夏,任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党委书记、校长,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58年夏至1962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委书记、校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1963年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78年12月1日,龚逢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参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城固县志》第788—789页
城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