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纵队是党领导下的城固人民地下武装,在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城固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5年11月,中共陕南工作委员会书记伍力、副书记高秦生奉西北局指示,来陕南和洋县的赵冠群、城固的武刚毅(即黄河昆,城固人)取得联系,发展力量,筹建地下武装。1949年初,陕西省国区工委派城固籍人华凯(刘耀华)、南郑籍人唐维(李兴华)回陕南开展地下工作。7月,伍力召集赵冠群、武刚毅等开会,决定利用当时国民党陕南师管区成立“暂编纵队”机会,排“纵”字番号,建立地下武装。武刚毅回城固后,立即同西北区委李馥郁等在歇马庙举行会议,决定迅即动员地下党员,集中现有武器,组建队伍。地下党员胡利生(文川区毕家河人,原第三游击大队战士)以李文芳于1941年转移到水硙河的6支枪为基础,在毕家河组成10多人的一支小队。未几,即发展到30多人。与此同时,谷岸(即张天鲁,岐山人,1949年夏,西北局派来汉中从事地下工作)、华凯以唐广小学为基地也组织了20多人的一支拥有10多支步枪和两支手枪的武装力量。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分三路向汉中进军,陕南第19军也分南北两路,沿汉江溯流而上,直逼汉中。此时,5月份西安解放后逃来陕南的胡宗南,见大势已去,遂于11月中旬开始向四川撤退。陕西省政府主席董钊也奉胡宗南之命,让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和陕西省保安司令部所属各团于11月30日前集中城固,随时准备向四川撤退。他们驻城固期间,白天集体劫掠食盐、布匹,以作旅途之用;夜晚,官兵窜入民宅,抢劫金银首饰,糟蹋良家妇女。尤为令人愤慨的是,胡宗南竟欲将强行征收来搬运不走,屯放在柳林的几十万斤粮食于逃离前付之一炬。谷岸、唐维得此情报后,即通过各种关系,暗暗做通了该粮站负责人工作。该负责人于夜静更深之时,将烧粮的两桶汽油换成清水,才保住了这批粮食。城固县吕家村粮站,是一个存有四、五十万斤粮食的大仓库,国民党溃逃后,为使粮食不受损失。谷岸即以“汉江纵队”名义将其全部查封,并嘱咐该站认真看管,待解放大军到来后,论功行赏。之后,谷岸等又暗暗派地下武装保护要道桥梁和重要设施,并在敌人溃逃时抓获了正在安装引爆装置、企图炸毁汉江浮桥、阻我大军前进的伪保安司令部军统特务蔡xx。
11月28日,谷岸、华凯派人从国民党陕南“暂编纵队”搞来40套黄军装,运往毕家河。当晚,地下武装领导人李文芳、胡利生等在毕家河扁鹊观开会,决定将地下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决定立即攻打景家山(周公乡所在地),解除蒋大炮(即乡长蒋永庆)的反动武装,为迎接城固解放打响第一枪。11月30晚,趁天黑雪大,各支队伍计60多人,有机枪一挺,步枪30多支,子弹1000余发,手榴弹20多枚,分三路出击,激战约两小时,除乡长蒋永庆负伤潜逃外,余敌官兵全部被俘。缴获机枪1挺,步枪13支,子弹300多发,手榴弹40多枚。12月2日,部队又到杨家营、歇马庙收缴了恶霸地主步枪30多支,下午,路过斗山,又说服了城固县保安第一大队100余人起义。当晚,部队驻扎唐广小学,当地群众杀猪宰羊,送粮送酒进行慰问犒劳。饭后,谷岸、华凯等主持会议,正式决定将这些地下武装定名为“汉江纵队”,并决定谷岸任政委,华凯任政治部主任,封云任汉江纵队队长,李文芳任第一副纵队长,陈世民任第二副纵队长。纵队下设三个大队,张明、胡利生、陈秉谋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大队大队长。
12月7日11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171团杨永恩部解放了城固。在唐广小学集结待命的汉江纵队奉命开进县城驻防。入城后,在考院小学、校场坝中学进行整顿。地委书记白成铭调谷岸等人去南乐搞生产自救,谷岸离开汉江纵队。汉江纵队在整顿期间,伍力、高秦生及军分区首长,再次讨论了城固地下武装名称,为了和洋县地下武装名称统一,在“汉江纵队”前也冠以“陕南人民自卫军”,正式全称为“陕南人民自卫军汉江纵队”(简称人民自卫军),同时决定这支武装部队暂编一个纵队,下设三个大队。任命李文芳为纵队长,黄河昆为纵队政委,胡利生、张明、樊安民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大队大队长。稍作休整后,汉江纵队又兵分几路,分赴城固各地进行收缴散失在群众中的零散枪支,保护桥梁、仓库,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之后,汉中军分区将人民自卫军缩编成三个连(其中,洋县人民自卫军被编为两个连,城固汉江纵队被编为一个连)。
至此,活跃在汉中地区各县的中共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者,走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里程,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参见《城固文史》(1-15辑合订本)第408—410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