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上坟”“挂纸”就叫扫墓。春秋时代兴起,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上坟有上新坟和老坟之别。上新坟都在“惊蛰”之前,上老坟多在“春分”与“清明”之间,至迟不得越过清明节。
上坟扫墓,常备酒肴。由宗庙或坟会举办。祭业多的可设丰盛筵席,邀约全族男女老幼至坟茔披草而坐。先祭祀祖先之墓,叩头奠酒完毕,围地野餐,倾壶而醉,谓之饮福。祭业少的,同族每户出席一人,至奠前献供、烧纸、放炮,有青冢上压纸或在坟园的荆、柏枝杈挂上纸绺绺,叫“挂纸”,以此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如乏子酮,本族中子弟多的可按辈数承继后裔。若抱养外姓者,不得进祖庙祭祀和上坟扫墓。扫墓的次序先始祖、后高祖、曾祖……一代一代地培土修坟、整饰墓碑。
五服(五代)以内的叫“私坟”,出五服的叫“官坟”。上私坟者,若备酒宴,可接回老小姑娘,邀请女婿参加。
参见《城固文史》第七辑第193页
城固县政协民族宗教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