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城固县  >  诗文  >  散文

城固名胜宝山

龚民权
      宝山为城固名胜之一,是一座有宝之山。它位于城固县东北部,东邻洋县,南接汉江,北与原公镇相邻;湑水河由西向东流经这里被宝山一挡,便拐成一个“7”字形大弯,自北向南流入汉江,宝山便与西岸的城固县城隔河相望。宝山,与秦岭一脉相连,植根于秦岭之中。其实,宝山是雄伟的秦岭南坡丘陵台地末端高出滑水河川道的一座大土丘,但由于与宝山有关的诸多传说、故事在此多有发生、演绎,使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宝山顶部平坦,约有百余亩,建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寺院,周围栽满青松翠柏,日久成林。那古木参天、苍葱浓幽的林木将红墙碧瓦的寺院映衬得屋宇森森、气度非凡。寺内塑有众多佛像,特别是其中的五百罗汉,尊尊形态各异、个个栩栩如生。塑像者采用贴近生活的手法,把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与平民百姓结合起来,使罗汉们看起来更加亲切和蔼。  
      宝山,岂是一土丘尔,岂是一名寺尔?这里居高临下,面临清水汉江,背靠秦岭,脚下荡漾着湑水。苗苗滴露,林木葱茏,鸟翔其间,乃人类繁衍生息理想之居地。据考古研究推定,这里是远古人类活动所在地,也是汉水流域人类早期活动的地方。清水细流,汩汩延绵不断滋润着这里的沃土良田,养育着周围的万代子孙。  
      河川道地势平坦,田畴纵横,库渠如织,稻麦两熟,荷菱青香,鸭游鱼跃。坡梁上,桔树片片,青翠葱茏,瓜果飘香。青山秀水映蓝天,林海碧涛望无边,真乃山水绝佳的宝地!  
      宝山镇就坐落在这灵山秀水之中。宝山镇辖有10多个行政村,1万多口人,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之初,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赵丛苍教授带领考古专家在此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发掘出了“宝山遗址”。并在,宝山遗址中清理出商代陶窑10座 、“烧烤坑”30多处、汉坑20多处。除此之外,还发掘了遗址,在遗址内发现了商代大量墓葬、石器、陶器、骨器、青钥荣和自股商起各个时期的房屋基址,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从复原的上千件陶器工艺看,这个县曾有过大批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无不惊叹,认为宝山遗址古人类对“烧窑”建构之精通,令今人深觉汗颜。“倒焰窑”构建蕴涵了极其深奥的科学原理,宝山遗址出现之前这种窑型国内外仅有两处,宝山所见为第三处。此窑迹由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窑”。由于宝山股商时期遗存的典型性和重要性,赵丛苍教授提出了将宝山遗址文化命名为“宝山文化”的提议。宝山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前往发掘现场参观,中央电视台、《新华文摘》、《科学时报》、《陕西日报》、《汉中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和学术刊物,以及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内外媒体都做了宣传和报道。宝山遗址已被国家列为与仰韶齐名的历史遗址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又启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宝级”文物。  
      宝山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宝山神秘的面纱,宝山是一座有宝之山,在它的土壤里掩藏着惊世的中华文明,宝山因发掘出股商文化遗址和仰韶时期古人类活动踪迹而名扬海内外。发掘出的宝山遗址无声地告诉大家,这里的先民在史前已开始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漫游宝山时,这些发掘出的珍宝带给你的震撼与联想,不亚于西安秦兵马俑与北京紫禁城。宝山遗址实属“珍宝”,宝山确是“宝山”。
       
   
参见《博望》( 2013年10月第3期)第54页
城固张骞纪念馆、张骞文化研究会主办
内部出版资料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