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黄陵县  >  概况  >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图片来源:360图片)


      黄陵是中华民族圣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氛围。黄陵人文景观独特,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县境内还有秦直道、紫峨寺、万安禅院、子午岭等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除此之外,黄陵的民间艺术也是绚丽多彩。 黄帝的传说故事,黄陵面花,黄陵抬鼓,黄陵民歌,黄陵麦秸画,黄陵剪纸等,众多的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如今依旧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的传说故事是普遍流传于黄陵的民间口头文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是当时一位英明无比的部落联盟领袖,他战败榆罔,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他率领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计亩设井,划野分州,营造宫室,制作舟车弓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

      黄陵面花主要用于恭祭在黄帝和民间祭祀活动中,普遍存在于黄陵城乡及周边县区城镇农村,自古以来就和黄帝的祭典紧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清明和重阳节祭祀黄帝的时候,面花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成为祭祀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陵抬鼓也称“龙鼓”,是具有鼓乐和鼓舞两种风格特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是黄陵祭祀活动和秧歌社火中常见的大型打击乐舞。黄陵抬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多年的挖掘、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其表演阵容庞大,人数可达100多人,有大抬鼓一面(指挥鼓),16人抬3人打;中抬鼓四面,每面两人抬一人打;小抬鼓16面,两人抬两人打大镲32副,鼓旗四面,龙旗20面,指挥官一名。该县抬鼓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为行进路途表演,一种为广场定位表演。两种表演形式的基本特点可分为:有紧凑强烈的“沙锣鼓”、简练浑厚的“摆套鼓”和“路鼓”、“七锤”等鼓谱。如今,黄陵抬鼓主要在太贤社区北村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主要在祭祀黄帝、春节文化活动及相关庆典中进行展示演出。

      黄陵秧歌舞是流行于黄陵民间的一项古老的舞蹈艺术,由多种舞蹈、杂耍和民歌组成,起源于原始社会,主要是先民们在庆祝战争胜利和获取猎物时,为表达激动之情,随意手舞足蹈,用很简单的形体语言表现喜悦之情,这就是黄陵老秧歌最初的雏形。到了黄帝时代,造文字、做舟车、制衣冠、创医学、定算数、辨音律、定法制,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伶伦制乐后,人们伴随在器物、木头上敲击出的简单粗旷的节奏,踏歌起舞,共享欢乐。黄帝驭龙升天后,人们为了感戴黄帝功德,祈求和谐平安,在祭奠黄帝时,百姓舞之,以祭先祖,从而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原始祭祀舞蹈。

      黄陵民歌是普遍流传于黄陵城乡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演化同诗歌、舞蹈是相互关联、相依相生的。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定音律”,就充分说明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较为原始的音乐理念,当时著名的《咸池》《云门》《木冈·鼓之曲十章》就是我国原始的音乐作品。黄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聪明、智慧、勤劳、朴实的黄陵人民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黄陵民歌,她同黄陵老秧歌及其他黄陵民间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不同侧面现实地反映了黄陵历史的发展和演化。

      黄陵麦秸画是黄陵民间美术的一个缩影,是黄陵悠久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主要用于生产生活的孕育期,隋唐至明清时期由民间生活用品到工艺制作的转型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现在的发展成熟期。黄陵民间麦秸画的产生、发展是与黄陵民间美术的发展历史同步的。这从黄陵当地麦秸的广泛用途就可见一斑。首先,麦秸编织在黄陵农村相当广泛。用麦秸来编织草帽、凉席、麦秸墩子,蚂蚱笼、馍碟等,至今在农村依然存在;其次,黄陵民间文化博大精深、人才辈出,而且黄陵人民又具有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传统;第三,黄陵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生成了黄陵民间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总体特点;第四,黄陵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县,尤其在塬区,农业生产非常发达,而小麦即是主要的农作物。据有关资料记载,麦秸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也印证了黄陵麦秸画所具备的历史背景,这也与黄陵的民间文化发展历史一脉相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抢救保护黄陵麦秸画被确定为保护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一面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又一次焕发生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参见网站“黄陵县人民政府”:

http://www.huangling.gov.cn/info/1063/11070.htm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