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鸣,乳名四兰子,又名刘步衢,府谷县孤山镇杨家畔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从小在府谷读私书上小学,后考入山西太原工业学校。1923年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学习。1924年在上海经刘文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奔波无定,脱离组织。但他急公好义,为民请命从未消沉,恨贪官,恨军阀。曾与陕北军界高桂滋、郑仕臣联系,欲倒井岳秀,险遭逮捕。1926年,入武汉政治学校。翌年与陈子华、杜里丞讨伐军阀夏斗寅战斗时,因与学校教官对待革命问题看法不一而被诬陷,不久由山西回家闲居。
天鸣有胆识,有远见,有正义感,在宁夏任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第一路军参谋长期间曾引荐共产党人闫揆要、杨怀英分别担任中校参谋和三队总教官,并掩护他们开展地下工作。为给家乡培养人才,他又设法将本县青年焦浩桐、王凤来、王烈、郝支云等介绍给于右任,转入黄甫军校学习。在任期间,发现本县青年杨清因家贫失学入伍,他慷慨解囊,资助杨清回榆林继续上学,后杨清成为中国有名教授并著书立说。
1933年,刘天鸣在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任该部六十八师参谋长后,积极反对内战。当获悉井岳秀在榆林扣押共产党员柴汉生、焦虹桥、王元宜,王化诚等,便和白冠五等人进行营救,使这四位同志很快获释出狱。
1935年,天鸣经陕西爱国民主人事杜斌丞推荐,在甘肃庆阳西峰镇专员公署任三科科长,并在代理宁县县长时结识了东北军驻军何柱国军长,由何介绍认识了张学良。1936年,天鸣在西安向张学良面陈了自己的《抗日意见书》,为张赏识,专派他去青海西宁任西北新闻检查所主任。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天鸣连夜赶回西安,参加了这一著名的逼蒋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全面爆发,天鸣在西安担任王曲军校分校招考委员。他曾亲自到榆林招收百多名学生,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救国力量。
1947年,天鸣在驻伊克昭盟和包头的盟军内部策反先后两次被国民党以“共党分子”拘捕。后经邓宝珊、董其武出面交涉,终被释放。
全国解放后,天鸣先后在神木干校、榆林中学任教。1950年,经贾拓夫推荐,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1956年任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同时被选为省政协委员。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后,给予平反昭雪。
参见《府谷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第276页
政协府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