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人物  >  其他

刘生荣


(图片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网)
 
 
      刘生荣(1952— ),神木县高家堡镇人,西安医科大学毕业,主任医师。
      刘生荣从事神经内科、精神科专业27年,先后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骨伤医院、星元医院工作,分别担任科主任,组建了市二院、骨伤医院、星元医院、市康复医院的神经内科,并成立了 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2001年,她晋升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曾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进修神经精神科专业,在第四军医大学脑脊液学研究室学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次参加“全国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治学习班”“神经内科高级医师研修班”“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癫痫病诊治进展学习班”“神经介入及脑内血管支架置入学习班”。
      她一直坚持临床第一线工作,从未间断过继续教育及学习进修,总是以其他人几倍的时间努力钻研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和掌握学到的诊治方法。其间,她主动向专家和老师求教,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活动,不断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通过学习、考察、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了解了专科学术动态。进修回来后,她积极开展新业务的推广,学以致用,大胆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她开展的“侧脑室引流术抢救高颅压危象”“鞘内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研究”等10多项技术,获得了新项目奖。1995年,她率先开展的属于国家攻关课题,微创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项目,获得成功,每年抢救重危脑出血病人30多例,显著地提高了重症脑出血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并于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她研制的“颅内血肿引流装置”器械获国家专利,并参加了2001年瑞士国际29届专利发明博览会。她的“脑脊液净化治疔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鞘内联合给药治疗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研究”分别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她编写的《基层医院误诊病例分析》一书,于1994年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多年来,她在实验室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标本8000多例,将神经内科部分疾病由一般临床诊断提高到细胞学定性诊断水平,并将典型脑脊液标本玻片制成幻灯片参与科研及临床教学。她还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2006年世界卒中联盟(WSF)发起的“脑卒中早期诊断治疗调查及继续教育”项目研究,于2007年完成了病历调查统计任务。
      1989年以来,刘生荣先后承担了延安医学院5届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带出了大中专实习生500多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了各县及基层医院的医疗骨干。2006年以来,她为市卫生局举办的基层医院医师培训班授课,并经常下基层、到农村进行义诊活动;通过定点单位及电视讲授,普及本专业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她既管理病房及查房,又上专家门诊,年门诊量4000多人次,其中来自内蒙、山西及市内各县疑难病症2000多人次,抢救重危病人100多人次。此外,她经常参加医院内及市内各县神经内科专业疑难病症会诊及司法鉴定。她重视临床实践的同时,也重视科室管理及医疗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医疗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与工作责任心,不断规范各项诊疗行为。同时,她加强了医疗质量督查和医疗安全检查。
      刘生荣在工作之余,撰写论文20多篇,其中《脑内血肿置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脑出血》一文,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第一期发表;《浅谈影响脑脊液细胞收集的因素》《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及监护》分别在《脑脊液学与临床》杂志1996年第一、第四期发表;《鞘内联合给药治疗神经系统脱髓疾病的研究》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第十期发表;《影响微创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及对策》在《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第十期发表;《微创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再评价》在《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六期发表。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获市级优秀论文一、二等奖4篇,获2005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
      作为一名医生,刘生荣对医疗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始终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家乡的医疗事业中。她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赢得了人们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2000年,她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省管专家。
   
   
参见《走出家乡的神木人》(二)第176页—17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编

2009年8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