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故事  >  历史故事

神童王繁

      清光绪年间,神木县南乡沙峁镇王桑塔村曾经出过一个叫王繁的名人。该家大门上挂一块金字牌匾,上书“进士”二字,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听爷爷刘玉琨说,此匾乃是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王繁的,还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在乡里。
      传说王繁童年聪明伶俐、心灵嘴巧,7岁上私塾时,一教就会,过目不忘。头天老师讲过的课程第二天就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没几年就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下《论语》《诗经》等古诗文。特别酷爱的是《唐诗》和《宋词》,有不少的名言绝句熟背如流。在精读《声律启蒙》后便开始写诗作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人尽皆通。他家住南乡窟野河川,村东南有大山,故先生出上联曰“门对山川千古秀”,他立即对出“家藏诗书万代香”。如此屡试屡胜,于是名闻乡里,人称“神童”。后在县、府考试中获得秀才和生员的功名。12岁那年,适逢清廷开科取士,县、府就推荐他上京应试。
     清光绪皇帝在审阅各地举子名单时,发现了这位年仅12岁的考生,甚为惊奇,唯恐下边徇私舞弊,决定考试前在金殿先行面试一番,以免出现纰漏,闹出笑话。第二天早朝,便在金銮宝殿传旨,召见神木籍的举子王繁上殿参加面试。当王繁健步走进金殿时,光绪皇帝见其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只是身体矮小,一袭长袍扫地,口呼万岁跪拜。光绪问过年龄籍贯后,赐其平身。王繁恭敬地站立一旁,显得落落大方,并无半点怯意。帝觉奇异,便说:“你小小年纪竟然敢上京应试,想必有些才学。如果朕出上联,你对下联,需要多少时辰?”王繁回说即出即答。帝即出上联“神木县文童十二岁”,他答“北京城皇帝千万年”。帝又出上联“童子秀美五官端正身低袍扫地”,他答曰“帝王英明八面威风人高冠顶天”。他回答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稍带些手势,谈笑自若,口才甚好,虽带有几分稚气,却也逗得金殿上君臣们一片哈哈大笑声。帝觉得其才思敏捷,不知书法文章如何,便命题一道,让其当殿笔试。想不到他毫不畏惧地坐在备好的桌前,提笔落纸,如龙飞凤舞,下笔成文,一挥而就,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君臣们一致称奇。光绪阅卷后当殿口谕:“朕封你进士及第,待成年后再补封官职。”并令吏部赐“进士”牌匾以示荣耀。
      后来,王繁不愿为官,闲居乡里,给村里和周边文化爱好者书写作画,代写对联、书信、契约、诉状等农村应用文,随人付酬,从不讨价,以此维持生活。
      有一年冬天,当地石畔村一村民种了一块冬小麦,被邻村高家岊一个村民放羊的羊群羊群践踏,冬小麦主害怕越冬的小麦受到损失,就请王繁写了一纸诉状将放牧人告到县衙。诉状的主诉事由是:“地冻如铁,羊嘴如摄,气呵三尺,群羊把我冬麦刨吃。”被告闻知也请王繁写了答辩状曰:“地冻如铁,锹躩难入,羊嘴骨肉,哪能破铁,岂会刨食?”县官阅状后觉得原告和被告都有道理,一时难以判决。便怒气冲冲地问二人的状子是谁写的,二人据实回答。县官大发淫威,大骂王繁是个文痞,如此混仗,让我如何判决!分明是有意戏弄本官。便命衙役将王繁叫来责问。王繁非常镇定地说:“大人少安毋躁,在下本是一介书生,一不会种地,二不会经商,只靠文字书写维持生计。而原告和被告都想打赢官司,我只能按他们的要求书写,图得就是每人一两银子,维持生计。假若诉状就写无理的话,谁还敢再请我来写,岂不是自断财路?”
      县官怒道:“你为了赚银子,把矛盾交给老爷,让本官如何判决?”
      王繁说:“要结此案并非难事,老爷可以对原告和被告说,眼下天寒地冻,难以勘察现场,待来年春暖花开时现场勘定。地冻如铁,羊不会连麦根啃出,一旦明年小麦依然长势如旧,原告肯定不敢再告,以免招致误告之罪,自然撤诉,岂不两全其美!”县官转怒为喜,还赞美王繁不愧为皇帝的门生才子。果然,第二年麦苗复活,长势良好,原告就撤诉了,一场官司从此了结。
      王桑塔有一个恶人王某,自恃身高力大而无所不为、无恶不作,经常欺压本村和周边的老百姓,是乡里的恶霸,村民们无不痛恨。一次因小事就到本村王守山家中寻衅滋事。语言污秽不堪,百般辱骂,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恰逢一贯逆来顺受的王守山正在编织桑条担筐,手里拿一把削条子用的尖刀,便手起刀入,刺中恶霸的要害,使其当场毙命。因其恃强霸道,根本就没有把王守山放在眼里,毫无防备之下,才被一刀殒命!死者家人把王守山告到县衙。懦弱的王守山知道闯了大祸,便央求王繁代写辩状。王繁授意王守山不要承认故意杀人,只说防卫不当,顺手持刀,是死者自己扑在刀尖上的,并在辩状上写道:“我在家中编担筐,手拿尖刀削桑条。恶人行凶扑面来,自撞刀尖一命亡!”当时,现场只有他们二个人,况且死者恶贯满盈,村民们一致认为王守山为村里除了一大祸害,根本就无人替恶霸说话和作证。县官到现场勘察时,没有一个人为死者说好,只得按误伤从轻判了王守山七年徒刑作罢。王守山在服刑期间学会了毛纺手艺,刑满释放后,在县城办了地毯加工厂,收徒授艺,生意兴隆。每当谈及王繁时,总是赞叹不已。
      王繁虽然满腹经纶,生不逢时,加上他淡泊名利,终身不仕,偏偏天不与寿,年仅38岁就病故在家中,至今人们提起他都赞叹不已!
 
 
参见神木文化艺术网:
http://www.smwhys.com/show.asp?id=207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