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故事  >  历史故事

成陵前的金马桩

      金马桩,蒙古语为“阿拉腾嘎达苏”,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1963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一个成陵大祭之日,乌兰夫同志专程来此谒陵。只见陵包前,醒目地挺立着一个身高体壮,一脸黑毛胡子,面孔黝黑的汉子,他左右两手,各牵一匹白马,两只脚全被埋进一个浅浅的土坑内,仿佛木偶人一般,一动也不动地站立着。
      “这是什么意思?”乌兰夫问道。
      “这是一个活马桩”。一位达尔扈特人娓娓讲起了活马桩子的故事。
      原来,这个活马桩子是一个盗贼的后代。每当祭奠之日,人们就要罚他做马桩子。在每次罚站之前,先给他足足地吃一顿耐饿的食物,尔后让人们先要向两匹白马礼拜,接着向活马桩子啐口吐沫而去,日落以后,这个活马桩子佯装逃跑,有几个青年人也佯装追捕,实际是放他回家。
      过去,在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每年祭祀成吉思汗时,总是要出现这样一个活马桩子,年复一年,如此照旧。
      这个活马桩子的由来,还有一段悠久而生动的民间传说——说是在蛇年初冬,成吉思汗召回放牧在野外的骏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吊驯。为了表示对骏马的珍惜,成吉思汗从回族人手中,买回了一座黄金包裹的吊马桩子。这座吊马桩上端雕有精制的龙头凤尾,两侧安有两对别致的银环,其上系着36个小巧玲珑的铜铃,每当南风吹来,36个铜铃叮叮作响,铃声犹似龙吟;每当北风吹来,36个铜铃“当当”作响,铃声宛如凤鸣……成吉思汗的骏马,就吊在这富丽堂皇的金马桩上。
      这年冬季一日深夜,成吉思汗做了一个梦,梦见他那吊马桩被一个盗贼偷了去。那个金马桩上镶饰的金质龙头,从金人手里换回来一群马;那金质的凤尾,从畏兀儿人那里换来了一匹日行千里的神马;那36个铜铃,还换来了一峰银鼻梁的骆驼……
      成吉思汗登时梦醒而大惊!他迅即唤贴身侍卫波琼,直奔实地一看,金马桩果然丢失。于是,成吉思汗火速命令一千名近卫军箭筒士和三百驯马手,在三日之内就擒获了火洛嘎其(意即盗贼)。可是这个可恶的盗贼已将金马桩卖给了金国的官员孝生嘎。成吉思汗为了教训天下的盗贼,没有处火洛嘎其以死刑。罚他做了阿拉腾嘎达苏,并且世代接替,传至子子孙孙。
      从这以后,活马桩子就代替了金马桩,据说,成吉思汗还给他做了一件彩色的皮衣,冬季防风,夏季防雨。规定:每日站立四个时辰,用举起的双臂,吊驯骏马。之后,蒙古朔漠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盗。
      听了活马桩子的由来,乌兰夫说:“那是过去的事了,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个活马桩的祖先应受此罚,而他的子孙后代就不应该继续替罪了。我建议仿制一个金马桩,把他替换下来。”于是,仿制的一个十分精致的金马桩,重又挺立在陵包前。
从此,这个被人们久久蔑视的活马桩子,也获得了解放。之后,每逢成陵祭奠之日,他和他的子孙们,也与家乡的牧民们一样,共享谒陵之乐。
      可惜,那个仿制的崭新而美丽的金马桩子,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被毁劫殆尽。然而,这个有趣的故事,却随着历史的长河而流淌至今。
 
 
参见神木文化艺术网:
http://www.smwhys.com/show.asp?id=1047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